《如意吉祥颂》讲解

2025-02-28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1740736990030.jpg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如意吉祥颂》是师父写的。释迦牟尼佛的吉祥颂是《除吝吉祥颂》,《除吝吉祥颂》是释迦佛的传记,释迦佛曾经诞生的力量、转法轮的力量、度众生的力量、降伏魔道的力量,特别是度化很难度化众生的力量,这些力量让我们吉祥,这是《除吝吉祥颂》大概的意思。

 

《如意吉祥颂》是宗喀巴大师的传记,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力量、出家的力量、拜师闻思的力量、度众生的力量、著作的力量、眷属的力量、四大行的力量等等,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让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吉祥如意!每个人要做的事情特别多,这些事情如意,如意不一定如法,但吉祥一定会如法,《如意吉祥颂》讲的就是宗喀巴大师的传记。

 

三世贡唐仓写的《格鲁善教昌盛愿辞》讲的是宗喀巴大师创建的格鲁派正法,这个正法的力量让正法长久住世。《如意吉祥颂》这种形式到目前为止,过去的大德们也没有写过,这个可能是留给师父的,师父就写了这个颂。


火鸡空行吉祥日


1357年是火鸡年。这里为什么提火鸡年?按现在历算来讲,是二十年火运的开始,这个开头也加了一个“火”。1357年火鸡年的空行吉祥日,每个月的初十和二十五是空行吉祥日,这里说的空行吉祥日是十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五日是宗喀巴大师诞生日。


文殊化身宗喀巴


宗喀巴大师是诸佛如来的慈悲、能力、智慧的化身,是文殊的真身化身,这里说“文殊化身宗喀巴”,“宗喀”是地名,青海塔尔寺这边有个宗喀山,这一带就叫宗喀。宗喀巴就是法王洛桑札巴。


种种瑞相诞生力


宗喀巴大师诞生时有无数个瑞相,瑞相里最殊胜的瑞相就是诞生时出现菩提树。所有的大德诞生的时候都有各种瑞相,但生长菩提树的瑞相只有佛陀和宗喀巴大师,除了他们,任何大德的出生都没有生长菩提树的这种瑞相,这个是瑞相里最殊胜的瑞相。除此之外,宗喀巴大师没诞生之前,他的父亲经常做梦,梦到从金刚手菩萨的净土上,金刚手菩萨扔过来一个金刚杵,扔到宗大师母亲的怀里。还梦到从五台山来了一个出家人,是文殊菩萨化身为汉僧的形象,来到他们家等等各种各样的瑞相。他的父母没看到文殊菩萨现身,但梦里经常看到。

 

宗喀巴大师有四十多位上师,四大根本上师里最根本的上师就是敦珠仁钦。法王敦珠仁钦以前在日喀则学习,学问、修行各方面的成就非常高。日喀则以前有一座文殊宝塔,他绕那个塔很多次,还有一尊很大的弥勒佛,他也绕那尊佛绕了很多次,以至于脚底下出血,脚都肿起来了,消除了很多业障,最终看到了文殊菩萨。

 

法王敦珠仁钦的上师经常能看到文殊菩萨,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上师,他上师的名字叫洛桑札巴,洛桑札巴上师对法王敦珠仁钦说:“你不要待在日喀则,你一定要去安多,安多这个地方会出现文殊菩萨的真身,文殊菩萨的化身会诞生在这个地方。佛经里文殊菩萨的化身授记过很多次,百部佛经都曾经授记过‘洛桑札巴’,虽然我的名字也叫‘洛桑札巴’,但我不是佛经授记的那个‘洛桑札巴’,那个‘洛桑札巴’不久会诞生在安多,你马上去安多。”他指定塔尔寺这个位置后说:“他会诞生在这个地方,他诞生后你要从小培养他,到七岁就让他出家,把我的名字‘洛桑札巴’赐给他,这就是他真正的名字,他才是佛经里上百次授记‘洛桑札巴’的这个人”。

 

然后法王敦珠仁钦从日喀则到了青海,离塔尔寺大概十多公里的一个地方,山上有一个洞,他就在那个洞里闭关,等待文殊菩萨的化身诞生。法王敦珠仁钦修的是大威德本尊,在宗大师诞生的前一天晚上,大威德现身对敦珠仁钦说:“你等我很久了,明天早上我就到(塔尔寺)那个地方,我会出胎。”第二天,法王敦珠仁钦早早准备好各种东西,然后去(塔尔寺)那个地方。

 

宗喀巴大师真正诞生了,沐浴等全部做了之后,法王敦珠仁钦对宗大师的父母说:“这个孩子我要定了,无论你们需要财富还是其他任何东西我都会给你们,你们的这个孩子不属于你们,他是我的。”宗大师的父母说:“师父,我们也不要什么财富,等小孩子长大了就送给您。”法王敦珠仁钦说:“我不放心,我先给你们牛、羊、马。”他就把一批牛、羊、马带过来,对宗喀巴的父母亲说:“你们一定要收,收下了,我们的约定就不变了,否则不行。我为了这个孩子专门从日喀则来到这里,如果没做到我上师的安排,我对不起我的上师,我为这个孩子准备了很多东西。”宗大师的父母说:“您不给东西,我们也同意,您有顾虑,就先把牛、羊、马放在这里吧。”这里讲的是这么殊胜的宗喀巴大师诞生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三岁在家受五戒

七岁再持沙弥戒

清净守戒功德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三岁时,在第三世噶玛巴法王前受了五戒。七岁时,在法王敦珠仁钦前出家,受了沙弥戒,法王敦珠仁钦给他赐了“洛桑札巴“这个名字。在家受五戒,出家受沙弥戒,然后“清净守戒功德力”,戒律清净守持的功德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大家要知道宗喀巴大师三岁、七岁之前也有很多功德,比如念经等,但最重要、最殊胜的是守戒,所以这个传记里讲的是在家五戒、出家沙弥戒的功德力量,宗喀巴大师这个功德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宗喀巴大师的这个功德非常大,这个力量让你吉祥,让你心想事成!


法王敦珠仁钦前

诸般教授善闻思


宗喀巴大师从七岁到十六岁一直跟着法王敦珠仁钦,这个期间圆满地闻思了《弥勒五经》,还在法王敦珠仁钦前受了很多密续的传承和灌顶,包括大威德灌顶,宗喀巴大师很多灌顶的传承都是法王敦珠仁钦的传承。


阿底峡等示现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七岁开始亲眼看到阿底峡尊者,刚看到的时候,示现的就是普通人,他就当作是一个师父示现,经常示现这个师父来给他传法。这个师父说他是阿底峡尊者,但阿底峡尊者真正的模样他也不是很清楚。后来他到了拉萨的聂塘卓玛拉康,卓玛拉康有一尊阿底峡尊者的“我像”佛像。有人塑了阿底峡尊者的佛像,阿底峡尊者看了“这个跟我太像了!”就叫“我像”佛像。宗喀巴大师到那里一看“经常示现的阿底峡尊者跟塑的这尊阿底峡尊者像一模一样。”七岁开始,阿底峡尊者经常示现,金刚手经常示现,很多班智达,包括十七班智达经常示现,但没说话,很多本尊经常示现,文殊没有示现。这里讲的是在法王敦珠仁钦前接受传承的功德力量,《弥勒五经》等很多经文学习、闻思的力量,阿底峡尊者等佛菩萨示现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如果这种力量还不能吉祥的话,就没办法了。只要你有虔诚的信仰,这种力量可以做到“诸事如意吉祥来”。

 

拉萨求法不畏艰

般若母子十七论

闻思圆满真实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在法王敦珠仁钦前,有一次法王敦珠仁钦给他灌了文殊的灌顶,之后他闭关修文殊,这个闭关房的每粒沙子上面都有 RA巴杂哪德。以前夏琼寺宗喀巴的闭关房就叫“阿RA巴杂闭关洞”。曾经拉科仁波切去那个闭关房,在外面不敢进,因为他看到每粒沙子上都有嗡阿RA巴杂哪德,宗喀巴大师闭关一次之后就是这样的。

 

宗喀巴大师在夏琼寺的时候,他住的房子是一个茅棚,这个茅棚上面经常显示宝伞形状的彩虹。从那时开始,大家都非常肯定认为这个孩子不是一般的,肯定是佛再来的,师兄弟们都认为是这样的。当时宗喀巴大师很年轻,但他的师兄们都经常绕这个茅棚,看到他就顶礼,但宗喀巴大师没有讲法。

 

宗喀巴大师十六岁时,阿底峡尊者等很多佛菩萨鼓励他前往拉萨,法王敦珠仁钦也鼓励他前往拉萨:“拉萨才是正法的世界,拉萨才是显密法宝的世界,你一定要去拉萨求法。”十六岁的宗喀巴大师说:“师父,我同意去拉萨。”以前的交通没有现在这样的,去拉萨要走路去,他就和一帮商人一起去。从夏琼寺要走的时候,敦珠仁钦对宗喀巴大师说:“你前往拉萨,一路要念《文殊真实名经》,离夏琼寺比较远的地方有个山坡,过了那个山坡就看不到了,到了那个山坡上你回头看一下,我盯着你。”

 

宗喀巴大师到那个山坡的时候,他念的《文殊真实名经》正好是不还之中复不还”,大概是不回头、不退转的意思,“我回头了可能很多方面都退转了,就不好。”于是没有回头,就一直走了。走了之后,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敦珠仁钦显示比较生气:哎,我从你诞生到十六岁为止看着你,叫你到那个山坡回头看一下都没有看,就这样走了!

 

敦珠仁钦就叫他的几个弟子,把宗大师住的那个茅棚扔到悬崖下,夏琼寺就是在一个悬崖上建的。四个弟子把宗喀巴大师的茅棚抬过来一扔,茅棚在空中不下去,然后各种各样的彩虹,无数吉祥八宝、宝伞形状的彩虹出来一直围绕着,就这样在空中待了七天。然后法王敦珠仁钦都跪着祈祷,重新拿回来。

 

夏琼寺建了一座阿RA巴杂塔,塔里只有宗喀巴大师住的茅棚,宗喀巴大师和法王敦珠仁钦做饭的灶台。这个塔年年降甘露,拉科仁波切去夏琼寺的时候,甘露降得最多,拉科仁波切接了一木碗甘露,拉科仁波切说:“第一碗是我的,我自己要喝掉,再降就是僧众的。”非常殊胜!

 

“拉萨求法不畏艰”,拉萨求法路上都是很艰难的,他也不怕这些艰苦。“般若母子十七论”,《大般若经》及《般若八千颂》《般若两万颂》《般若一万颂》《金刚经》《心经》等有般若十七母子经,说的是这个。宗喀巴大师在拉萨先学习的就是般若论,般若论学习非常圆满。“闻思圆满真实力,诸事如意吉祥来”,《般若经》闻思圆满真实,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实就有真实的力量。

 

以前在藏地,假如出现了真正被冤枉的事情,就跪在佛菩萨面前,把油锅里的菜籽油烧开,油里扔一个铁棍子,用手把铁棍子从滚开的菜籽油里拿起来,如果做的事真实、没撒谎,真的被冤枉的话,手不会烧伤,大家都相信这是被冤枉的;或者是一块铁板烧红,一群僧众在旁边,拿着烧红的铁板在僧众面前绕三圈,如果手没伤,证明是被冤枉的,真实就有真实的力量。宗喀巴大师学习般若母子十七论,精通《般若经》是真实的,真实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学习《般若经》的时候,拜了四位非常殊胜的上师。古代拉萨有六大寺院,事普寺是古代六大寺院之首,还有彩贡唐寺、桑普寺、觉木隆寺、德瓦坚寺、噶东寺,古代六大寺院每个寺院曾经有上万僧人。宗喀巴大师刚开始学习《般若经》的时候,在德瓦坚寺学习,学习非常圆满。


大藏经论闻思力

证悟般若圆满义

造出金鬘大论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第一次写的大著作是三十一岁到三十二岁这两年写的《金鬘论》,第一篇著作是十七岁写的《初中后善祈愿文》。

 

写《金鬘论》之前,宗喀巴大师在彩贡唐寺闭关读《大藏经》,详细读了三百多本《大藏经》,详细研究之后,《大般若经》的意义彻底明白之后就造了《金鬘论》。造《金鬘论》的时候,《大般若经》难度很大,如果遇到想不明白的地方,佛菩萨就会用金色的文字在空中显示出来,就这样造出了《金鬘论》,《金鬘论》就是现在的论文。

 

古印度《般若经》的注解,般若论有二十一本,宗大师把这二十一本研究得非常彻底。除了这二十一本,藏地研究《般若经》《般若经》的注解写最出名的前代论师们,他们写哪些是准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圆满的,哪些是不圆满的,全部分析得清清楚楚。所以《金鬘论》就是以现在论文的形式写的,藏传佛教界最早的论文是宗喀巴大师的《金鬘论》。

 

在《金鬘论》中,宗喀巴大师把印藏两地智者们写的《般若经》的注解全部分析得清清楚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甚至连印度的班智达们都有错误,错的在哪里错了,怎样错了。驳议错误的时候,第一,用各种逻辑、各种正理来驳议。第二,按佛经经文的根据来驳议。不是说我不承认,而是用正理和佛经结合起来。有些是对的,用正理和佛经两个结合起来确定是正确的;有些是错的,也是用正理和佛经结合起来确定是错误的,就这样分析。

 

现在我们看也是非常殊胜的论文。跟我们现在的文字差不多。不像古代汉语的文言文,大部分民国时代的文字现在看不懂的很多,清朝、明朝的更看不懂,唐朝及以前的难度更大。宗喀巴大师写的这些,现在的人看都是很清楚,现在有学问的人的语言表达也超不出这个。宗喀巴大师闻思《大藏经》的力量,造出《金鬘论》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写《金鬘论》用了两年,写《金鬘论》前,首先把《般若论》搞明白,把般若母子十七论搞明白,然后把《大藏经》搞明白,之后再写《金鬘论》,所以非常准确,一点毛病都找不出来。

 

宗喀巴大师的传记很多,这里主要是他闻思的传记,没写显神通等,显神通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不一定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他的闻思有这个力量,闻思五部大论,这个力量非常大,所以主要从这个角度来写。

 

七部释量陈那论

特别法称释量论

彻底证悟真实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古代有七部《释量论》,这个七部《释量论》和后面的《释量论》不一样。十七班智达里的陈那论师把七部《释量论》里的内容重新写了一遍,陈那论师写的《释量论》有一百多种,百种《释量论》写了之后,有一些弟子求他,一百多种《释量论》太多了,能不能合在一起写一个《释量论》,陈那论师就写了《释量集论》,全部集合在一起。宗喀巴大师既学习了七部《释量论》,也学习了陈那论师写的《释量论》,特别是法称法师写的《释量论》后“彻底证悟真实力”。

 

陈那论师是十七班智达里辩经最厉害的。他每天早上都要托钵要饭,回来的时候,发现他的法本、房间里的东西被扔得到处都是,经常会出现这个问题。有一次,陈那论师在门口写了一个东西:你这样做不仅不如法,连世间礼仪都不如,你要开玩笑不用这样做,如果想跟我辩论你就现身。

 

写了这个后的第二天,陈那论师托钵要饭回来,一位胡子长长的外道班智达说:我要跟你辩经。他们两个辩经辩了一上午,外道班智达输得一塌糊涂。这个外道班智达修火,是修太阳神成就的,他从嘴里吹出火,烧掉了陈那论师的袈裟,然后吹火到处烧,把房间里的东西全部烧掉了。烧掉之后,陈那论师心里有点不舒服,甚至有点绝望:度众生这么难,我跟他讲道理讲得这么清楚,他辩论也辩输了,还跟我这样做对,度众生太难了!

 

旁边有个磨面粉的石磨,他心里发愿:我把这个石磨抛到空中,如果掉下来我要退菩提心,我自己成阿罗汉果就可以了,度众生太难了。然后举起那个磨抛向空中,但一直没下来,往空中一看,文殊菩萨拿着那个磨。文殊菩萨说:“你不要灰心,你的《释量论》将来就是法眼,看其它一切法门,无论般若法还是中观法,首先要看《释量论》,这个辩论的法门知道了,看任何的法门就像有了眼睛一样,很容易明白,《释量论》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眼睛,你要努力弘扬正法,不要灰心!”

 

之后,陈那论师特别发菩提心,加强发菩提心,也度化了很多外道,很多弟子、众生都度化了,通过《释量论》度化了无数众生。

 

陈那论师有一位弟子是班智达旺修迪,班智达旺修迪的弟子才是法称法师,法称法师是陈那论师弟子的弟子。法称法师看到陈那论师写的《释量论》非常欢喜,在师父面前学一遍,就悟到跟师父一样的程度,跟师父没有区别。师父讲第二遍的时候,他就超过了师父。师父讲得有错误,师父讲法的时候,他说:“师父,这个不应该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个不应该是那样的,是这样的。”就这样向师父提问,向师父解释。师父说:“你对《释量论》的理解超过我百倍,你再学习,可能会证悟到陈那论师的那个境界”。第三次学,就证悟到陈那论师一样的境界。法称是菩萨再来的,他就不一样。学了三遍后,《释量论》完整、圆满、彻底证悟了,证悟之后写了《释量根本论》。

 

宗喀巴大师把陈那论师写的七部《释量论》,特别是法称法师写的《释量根本论》全部搞明白后彻底证悟。证悟就是解脱与大解脱,怎样理解解脱与大解脱,通过正理彻底地明白了。彻底证悟《释量论》之后,宗喀巴大师哭了几天,彻底证悟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上部下部俱舍论

无著世亲比肩悟

律论如二庄严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俱舍论》有上部俱舍论和下部俱舍论,也叫对俱舍论和对俱舍论。上部俱舍论是无著菩萨写的,下部俱舍论是世亲菩萨写的。上部俱舍论是大乘的《俱舍论》,下部俱舍论更多的是小乘、唯识宗的《俱舍论》。宗喀巴大师上部下部俱舍论这个层面,跟无著和世亲菩萨一样的高,“比肩悟”,到了一样的境界。

 

《律论》方面“如二庄严力”,“二庄严”是释伽光和功德光,古印度十七班智达里《律论》都要看他们的,《律论》看“二庄严”。宗喀巴大师《俱舍论》如无著世亲兄弟,《律论》如释伽光和功德光二庄严。这么殊胜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当时学习的时候,先学《般若论》,再学《释量论》,《释量论》学习圆满后,就去桑普寺辩经。以前的辩经就是去寺院里辩论,宗喀巴大师一共到十一个寺院里辩论过。

 

去十一个寺院时,他专门写一封信:“我来寺院里辩经,跟寺院的堪布学习,你们要准备好。我一年之后来,来之前,你们寺院的格西们要准备好,我来辩论。”寺院的堪布看到了,就组织寺院里的格西们开会:“你要好好看这个论,他要好好看那个论,这个论主要你看,到时候跟他辩经,这个方面输了就是你的责任,那个方面输了就是他的责任。”大家都准备非常充分之后开始辩论,辩论一个月、两个月的都有。

 

宗喀巴大师《般若论》《释量论》学习圆满之后,给桑普寺写信:“我来你们寺院对这两个论辩经,你们准备一下。”他们准备好了就回信:“我们准备好了,你来吧。”一辩论,他的学修层次,他对经文精通的力度,他的学问高度,大家就清清楚楚,然后名声就传出去了。藏传佛教比较殊胜就是这个原因,以前不是盲目成就,现在有点盲目。宗喀巴大师《俱舍论》学完之后,也去当时大的寺院辩经。


为证中观应成见

经年苦学博闻思

彻底证悟空性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为了证悟中观应成派的正见多年苦学,从三十六岁到四十一岁,这六年等于是苦行。供曼札百万遍,做千万遍大礼拜,修各种加行,这些修得圆圆满满。圆满之后修文殊菩萨,不断念文殊菩萨的心咒,然后亲眼看到了文殊菩萨。

 

宗喀巴大师虽然亲眼看到文殊菩萨,但还没有证悟空性。文殊菩萨给他点拨“你看这个论、那个论,这里看,那里看”。通过文殊菩萨的点拨,四十一岁现量证悟了空性。现量证悟空性后写了《缘起赞》,之后写了中观五论等等。这里讲的是彻底证悟空性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证悟空性的力量非常大,如果这个力量让你的诸事都不能如意,那就没办法了。


前面讲的是五部大论的学习,五部大论的证悟,五部大论的闻思力量。下面是学习密续。


五大金刚根本续

闻思无量本尊续

了悟密续准确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五大金刚的根本续,包括密集金刚、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的根本续,五大金刚根本续的解释全部学习圆满了。除了这个,其他本尊,比如马头明王、毗卢遮那佛等四部的各种本尊法门,这些根本续全部学得非常圆满。不仅仅学习,各种密续非常准确地了悟,准确了悟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古代的大德们,古代六大寺院的格西们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经常赞颂宗喀巴,他们说:讲显宗的经论如释迦牟尼佛,讲密法如金刚总持,世上第二佛陀宗喀巴,我在您前面祈祷,请您加持我!他们经常用唱诵来祈祷,经常唱诵祈祷的时候,老百姓们都知道了,老百姓也都跟着唱。以前交通不方便,很多老百姓都会念宗喀巴大师的这个祈祷文。

 

我们现在念的“密遮玛”,这个祈祷文是后来才有的。以前的祈祷文就是:讲显宗如释迦牟尼佛,讲密法如金刚总持,第二佛陀宗喀巴。这些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救度众生四大行

讲辩著力法常住

无数大德怀摄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宗喀巴大师度众生的四大行是什么?


第一,格鲁祈愿法会。格鲁祈愿法会是宗喀巴大师成立的,格鲁祈愿法会是正月初一到十六,到现在为止还有。宗喀巴大师开创第一次格鲁祈愿法会是1409年,参加的僧人有上万人,在家的差不多有十万人。当时的交通,各种条件很差,非常不可思议。这是度众生的一个祈愿法会,度了无数众生。

 

第二,有一个法会叫聂祈愿法会。聂是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的法会进行了几个月。这个地方以前各个村子与村子之间经常冲突、打仗,宗喀巴大师到了那个地方,这个地方各个村子都和解了,和睦相处了,全部变成了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宗喀巴大师从那里开始给老百姓传法,这个法会一直到文革为止,度了无数众生。

 

第三,甘丹坛城。现在我们做的各种沙坛城,各种立体坛城,第一次是宗喀巴大师从甘丹寺传出来的,这个传承度了无数众生。

 

第四,修建臧习香巴。臧习是一个寺院,这个寺院里有一尊弥勒佛,是以前古印度的二庄严释迦光和功德光经常供的一米多高的弥勒佛,这尊弥勒佛慢慢传到臧习这个寺院。

 

到了宗喀巴的时代,很多出家人的戒律废弛等各种原因,臧习这个寺院也破烂了,那尊弥勒佛没人管了,宗喀巴大师就重新修建。重新修建之后,宗喀巴大师亲自向这尊弥勒佛供养出家三衣、钵等,并发誓、发愿拯救藏传佛教,拯救藏传佛教的源头就是臧习香巴重建。

 

拯救了藏传佛教,度了无数众生。第一,拯救了戒律。到现在为止,格鲁派的戒律守持得非常好;第二,拯救了《中观论》。以前古代藏传佛教的格西是噶西四部论格西,没有五部论的格西,包括宗喀巴大师本人也是噶西四部论格西,宗喀巴大师写了中观五论之后,拯救了《中观论》。第三,拯救了无上瑜伽部的圆满次第。以前前代论师们藏传佛教密法的生起次第比较圆满,到了圆满次第,大家不能解释的、搞不明白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圆满次第五次第中的幻身、光明,大家都无法解释。宗喀巴大师用印藏两地以前大德们准确的论来解释,拯救了圆满次第。

 

“讲辩著力法常住”。宗喀巴大师讲经传法,最多三个月内讲完29部论,还有一次三个月讲完了17部论,非常不可思议,这是佛陀才有的语言能力。佛陀一天内,一上午内能讲完整个《大般若经》,我们没有一个月《大般若经》读不完的!佛陀给弟子们讲法的时候,半天或者一个小时内能讲完《大般若经》。

 

宗喀巴大师三个月内能清清楚楚讲完29部论,这29部论里包含了五部大论,五部大论全部三个月内能讲完,大家都很清楚地明白。现在我们学习五部大论需要十六年才能学完,他只用三个月,这种语言能力佛才有。

 

宗喀巴大师辩经的力量非常殊胜。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贾曹杰,第一次拜见宗喀巴大师的时候,贾曹杰名气很大,除了中观论,贾曹杰是四部论加了其他一些论的十部论格西,他觉得宗大师四部论的格西名声超过我十部论的格西,我一定要去跟他辩经,把他辩得心服口服。

 

到宗喀巴大师面前的时候,宗喀巴大师正好坐在宝座上面讲经传法。藏传佛教听经的时候,大家都要坐下来,帽子脱下来听。他不坐,而是坐在凳子一样的石头上,帽子也没脱,然后盯着宗喀巴大师,你讲什么,我听听!宗喀巴大师讲了差不多10分钟之后,他把帽子脱下来了;差不多讲了半个小时的时候,他就坐了下来;最后传法传完了,讲法讲完了,没辩经,直接皈依了宗大师。

 

宗喀巴大师有18本著作,塔尔寺版本有19本。这18本著作的力量让正法常

 

宗喀巴大师时代的那些大德里,只要见过宗喀巴大师的,没有一个不皈依的,全部皈依了宗喀巴大师,所以这就是“无数大德怀摄力”,怀摄的力量。


宗喀巴大师的四大行的力量、讲辩著的力量、18本著作的力量、怀摄无数大德的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十月空行吉祥日

凌晨圆满得报身

永久不坏金刚力

诸事如意吉祥来


这里讲的是宗喀巴大师圆寂。圆寂的日子是农历10月25日,十月空行吉祥日,24日打坐,25日凌晨就成了佛,他的意识智慧光体形成了报身,生老病死全部解脱,得到了永久不坏的金刚身,这些力量让我们“诸事如意吉祥来”。

 

《如意吉祥颂》是师父写的,如果你们有虔诚的信仰,这个能给你们带来心想事成和吉祥圆满!

 

此《如意吉祥颂》由陀乐寺堪布阿旺嘉措金刚上师著于2024年12月21日,愿众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