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摄颂》讲解

2024-05-06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1715560467635.jpg

释迦牟尼佛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宗喀巴大师著了广、中、略的道次第。《菩提道次第广论》是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是道次第中论,《菩提道次第摄颂》是道次第略论。最简单的道次第有这三种,这三种道次第都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释迦牟尼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浓缩到五部大论里,五部大论浓缩到《菩提道次第广论》里,广论浓缩到中论里,中论浓缩到略论《菩提道次第摄颂》里,今天讲《菩提道次第摄颂》。

首先要明白《菩提道次第摄颂》“菩提”是什么?菩提就是觉悟。证悟空性,得到真正的觉悟,就叫菩提。“道次第”,道有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次第,修道、修行的时候有次第,次第是什么?先修下士道,后修中士道,再修上士道,就叫道次第。《摄颂》是最简单的道次第,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真正明白了道次第,就明白了八万四千法门。道次第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道次第的闻思修,就代表八万四千法门的闻思修。

道次第非常殊胜,首先讲一下道次第的传承。道次第从释迦牟尼佛代代传到阿底峡尊者,然后从阿底峡尊者代代传到宗喀巴大师,从宗喀巴大师代代传到师父这边,是第四十六代。

道次第的传承,最主要有两大传承:广行派的传承和深见派的传承。释迦牟尼佛讲的道次第就是《般若经》,《般若经》显义讲的是深见派,《般若经》隐义讲的是广行派。《般若经》显义讲的是空性,释迦牟尼佛将空性法门传给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给月称菩萨,然后慢慢传到阿底峡尊者。

《般若经》隐义讲的是道次第广行的法门。广行法门是什么?除了空性之外的法门,全部就叫广行法门。菩萨行有六度万行,是非常广的菩萨修行的行为,讲这些的法就叫广行。《般若经》的隐义,隐藏的意思讲的就是广行派的法门。广行派的法门,释迦牟尼佛传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无著菩萨在弥勒菩萨面前待了五十年,学习道次第广行派的法门学习五十年之后到人间传这个法门,写了《弥勒五经》,《弥勒五经》是弥勒菩萨讲给无著菩萨,无著菩萨记录下来的,无著菩萨把广行派的法门传给世亲菩萨,慢慢传到金洲大师,金洲大师传给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之前,道次第的传承是分别传,没有融合传。到了阿底峡尊者,两大派的传承全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三士道的传承。之前不叫三士道,意义是三士道,修的就是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的道。下士夫修的道叫下士道,中士夫修的道叫中士道,上士夫修的道叫上士道。三士道的名称是从阿底峡尊者开始的,阿底峡尊者传三士道,度化了无数众生。噶当派代代上师的弟子们成就是最多的,因为他们都修三士道,是一生成就最多的一个派。

释迦牟尼佛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里最重要的法门是《般若经》,《般若经》就是道次第,释迦牟尼佛讲的道次第就是《般若经》。

龙树菩萨讲的道次第叫《宝鬘论》。无著菩萨讲的《弥勒五经》也是道次第,代代上师们都讲道次第,传到阿底峡尊者,然后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慢慢传到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南喀坚赞上师,是经常亲眼能看到金刚手菩萨的一位上师。每天早晨,南喀坚赞上师起来洗脸,然后做七支供养,做曼札,做完了,金刚手菩萨显身过来,每天给他讲四偈。他把三士道的传承全部传给宗喀巴大师,然后宗喀巴大师把三士道详细地解释了,解释的这个法门就叫《菩提道次第广论》,然后菩提道次第中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广、中、略,都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

宗喀巴大师之后,这个传承传了很多弟子。宗喀巴大师是文殊菩萨的真身再来的,所以他的弟子有无数个,其中能传三士道传承的上师出了三千多个,传承传下来的很多。

我们这个传承是拉科仁波切的传承。宗喀巴大师曾经授记过他圆寂之后会出现三个化身,其中第一个化身就是甘丹赤巴。甘丹赤巴是什么?宗喀巴大师的这个宝座上坐的这个法师就叫甘丹赤巴。甘丹赤巴这个位置,首先要学问上面学习圆满,然后修行圆满。各方面圆满了才能到甘丹赤巴的这个宝座上。很多人到了坐甘丹赤巴宝座的时候,头发都白了,唯独赤扎那巴,头发没有白之前做了甘丹赤巴。赤扎那巴是黑发赤巴,这是宗喀巴大师的化身再来的,拉科仁波切就是宗喀巴大师再来的化身。我曾经拜了七位上师,七位上师都是拉科仁波切的弟子,都是同一个上师的弟子。

俱胝圆妙所生身,满无边众希愿语,

如实观见尽所知,释迦尊主稽首礼。

这四句是给释迦牟尼佛顶礼的偈颂。“俱胝”讲的是时间,无数个劫就叫俱胝。一个劫有多少年?一个劫有三百三十九亿年。显宗的法门说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一生成佛没有这回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这里说释迦牟尼佛也是曾经积三大阿僧祇劫的福报,才能修成“圆妙所生身。”“圆妙”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大家要知道,修行刚成佛的叫报身。报身有五个特点:第一,身体的特点,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第二,寿命的特点,永恒,永不圆寂;第三,讲法的特点,只讲大乘佛法,不讲小乘佛法;第四,眷属的特点,眷属只有等级菩萨,一地以上的等级菩萨,没有凡夫;第五,住处的特点,只住在净土上,不来娑婆世界。

释迦牟尼佛刚成佛也是报身,刚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叫大释迦牟尼佛。大释迦牟尼佛是报身,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大释迦牟尼佛化了人间两千五百年前来的尼泊尔的蓝毗尼诞生的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来的这个释迦牟尼佛,是大释迦牟尼佛化出来的化身,他可以圆寂。他没有这五个特点,他的相貌是众生希望的相貌,是众生的福报符合的相貌,他的相貌比其他的人看起来庄严。有些人看释迦牟尼佛,今天看,明天看,天天看,看了三年看不够的也有。但这还不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是很庄严的一个相。

报身化的这个释迦牟尼佛,他来人间度众生,和他的身体有缘分的众生度完了,他会圆寂,没度完,他不圆寂。到了八十岁,该度的众生全部度完了,就圆寂了。圆寂后,他这个身体看似肉身,但不是肉身,是意识智慧光体。他自然火化,火化了剩下来八万四千颗舍利,除了舍利什么都没有。八万四千颗金刚不坏的舍利,这个舍利,烧也烧不掉,砸也砸不掉。这八万四千颗舍利分了八份,除了七个王,还有释迦牟尼佛生前最重要的一些施主,然后他们建了塔。释迦牟尼佛圆寂一百五十年之后,出来了阿育王,阿育王除了蓝毗尼的塔,他把其他七个塔里面的舍利全部挖出来,不止八万四千个,这些舍利增长到二三十万了。然后把这些舍利拿出来,一个舍利放一个塔,建了百万座塔。

这里说的释迦牟尼佛,主要讲的是他的报身,化身没有这个特点。佛化出来的化身,人相有,畜生相也有,各种的相都有,哪一种相能度众生,就化哪一种相。报身不是这样的,报身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庄严相,这是他身体的特点。

“满无边众希愿语”是什么?无边无际的六道众生,数不完的众生,这些众生有什么样的需求?佛陀讲经传法的时候,讲一种语言,有多少种族的人,他们听到的就是他们的语言,听到的不是一种语言。假如佛陀在这边讲经,听众里面有汉族、藏族、英国人、法国人、以色列人、俄罗斯人等等,俄罗斯人听是俄语,汉人听是汉语,藏族人听是藏语,佛陀的语功德就是这么殊胜。这里说“满无边众希愿语。”他们希望听什么样的语言,就变成这个语言。

佛陀一共有六十四种语功德,这六十四个,今天讲是讲不完的,但比较容易明白的是什么?佛陀讲法的声音,在你面前听,在他身边听,在很远的地方听,声音大小都是一样的。我们一般的人讲法,很远的地方听,声音太小了,听不到,有这个情况。佛陀讲,你很远的地方听,还是能听得清清楚楚。一般人讲,最近的地方听,声音大到刺耳。佛陀讲不会刺耳,他有这样的殊胜。然后不同的众生,不同的弟子们,一次性问不同的问题,佛陀一句话能回答所有众生的问题。有这样的六十四种语功德。

 “如实观见尽所知。”这是赞扬佛陀的意功德。意功德通常有两种:智、悲,智慧和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对所有的众生,像父母最疼爱的唯一的孩子一样,佛陀疼爱每一个众生,这是佛陀的大悲心。这里主要说佛陀的智慧“如实观见尽所知。”无边无际的智慧,一切了知,一切遍知,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东西。众生有什么样的痛苦,清清楚楚;有什么样的烦恼,清清楚楚;断烦恼的方法,清清楚楚;脱离痛苦的方法,清清楚楚。所以这里说“观见尽所知”,这是佛陀的智。

“释迦尊主稽首礼。”身口意这样殊胜功德的释迦牟尼佛,我要给你顶礼。“稽首礼”是什么?我最珍贵的就是我的头,我给你磕头,在你脚底拜下来顶礼。我们通常是从头拜到脚底,已经拜了全身,拜的对方也拜了全身,拜的人也拜了全身。这四句是顶礼释迦佛的偈颂。

接下来是顶礼文殊和弥勒菩萨的偈颂。为什么要顶礼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佛陀的大弟子,菩萨中的大弟子有八大菩萨。八大菩萨里传承最重要的两大菩萨是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所以,这两个是佛陀的大乘佛法中左右两边最殊胜的两大菩萨,给他们两个要顶礼。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及妙音。

这里“无等师”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谁都无法比的,智慧、福报、愿力各方面,特别是愿力方面,谁都不能比的殊胜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叫“无等师”。“最胜子”讲的是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胜子、佛子都是菩萨。胜者是佛,胜子是菩萨。“最胜子”,佛陀最殊胜的、最厉害的菩萨弟子。“荷佛一切事业担。”这两位菩萨能承担佛的一切事业。“现化游戏无量土。”这两位菩萨不仅仅能承担佛陀的一切事业,而且他们化无数个化身来度化一切众生。“礼阿逸多”,弥勒菩萨叫阿逸多。“及妙音”,妙音是文殊菩萨。这是顶礼两大菩萨的偈颂。

下面是顶礼两大车乘。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就叫两大车乘。什么叫车乘?以前去什么地方都是小路,骑马、走路的一些小路,马车路很少。开了一个马车的路,就叫车乘路。无著菩萨和龙树菩萨是佛陀弟子中开马车路一样的解脱路,马车路一样的成佛路最殊胜的菩萨。龙树菩萨开了中观派的大马路,无著菩萨开了唯识宗的大马路。这两个派的正见,正知正念,修这两个派的正见都可以成就,讲得也很清楚,所以这两位菩萨就叫两大车乘。

如极难量胜者教,造释密意瞻部严,

名称遍扬于三地,我礼龙猛无著足。

“如极难量胜者教。” 这个“胜者”就是佛,佛的教法“难量”。这里说“如极难量”,非常难懂。佛陀的教法里面最难懂得是什么?空性法门。人无我法门、法无我法门是最难懂的法门。最难懂的这些法门,能清楚地讲出来的菩萨是谁?无著菩萨和龙树菩萨,这里讲“胜者教”。“造释密意瞻部严。”释迦牟尼佛的密意解释得很清楚的,是这两位菩萨。“瞻部严”瞻部是南瞻部州,我们这个地球就叫南瞻部州。南瞻部州所有智者的顶严,就是这两位菩萨。

“名称遍扬于三地。”这两位菩萨的名称,几乎佛教界没人不知道,名声最响当当的菩萨。天上、地上、地下就叫三地。为什么这样叫三地?地下是八大龙王等龙族的地方,大地下面全都是龙族的地方。曾经龙王们也请过龙树菩萨,请到龙宫里给龙族讲经传法,龙树菩萨给龙族讲经传法讲了三个月。《大般若经》《般若十万颂》,现在汉地翻译的《大般若经》,藏地也有,两个都是一样的版本。现在所谓的《大般若经》实际是《中般若经》,真正的《大般若经》在天界——三十三天。我们人间的《大般若经》实际是《中般若经》,人间的《大般若经》以前在龙宫里面。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讲经传法三个月之后,龙王说:“龙宫里面有什么东西、如意宝,全部供养给您。”龙树菩萨说:“我不要其他的如意宝,我只要一个东西。”龙王说:“请你讲。”“我要《大般若经》。”龙王说:“这个不行,这是龙宫里面最殊胜的宝,这个不能供。”然后龙树菩萨再待了一段时间之后,龙王就觉得,传了这么多的法,也是大家的上师,上师这样要求,也不能不供,就供养了。供养的时候,《大般若经》最后面的两品拿掉了,然后说:“您要再回来传法,我再给您,第二次来的时候再供。”后面两品现在还在龙宫里面。龙树菩萨把《大般若经》请到人间来,现在人间才有《大般若经》。

这里说三地:人间、地下龙宫、地上。龙树菩萨在地上,我们人间传法,甚至他也去北俱卢洲、西牛贺洲……各大洲都去传法。龙树菩萨传法的经验当中,龙树菩萨说最难传法的就是北俱卢洲。北俱卢洲的人太傻了,给他讲生老病死,生病,头痛,腰痛,他一点都不懂。病是什么东西?他从来没病过,他们那里没病,他也从来不会老。龙树菩萨说:我们人要经过生老病死,人老了脸上起皱纹。他们就哈哈大笑,哪里有人要起皱纹的啊?头发白了?他们都觉得这是菩萨在开玩笑。所以龙树菩萨从北俱卢洲传法回来,说那里是最难传法、也是最难成就的地方。因为他们那边的人,生活上不用动脑,全都是自自自然然的,福报很大。

最容易成就的就是我们南赡部洲,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上的人很苦,智慧也很好,讲法很容易明白。“三地”就是这个意思。

“我礼龙猛无著足。”我顶礼“龙猛”就是龙树菩萨,“无著”就是无著菩萨。“足”就是我在龙树、无著的脚底顶礼。

接下来是顶礼阿底峡尊者。

摄二大车善传流,深见广行无错谬,

圆满道心教授藏,敬礼持彼燃灯智。

阿底峡尊者有龙树菩萨的传承、无著菩萨的传承,两大传承汇流在一起。阿底峡尊者是得到传承最多的一位上师,他曾经拜了一百多位上师。阿底峡尊者也是一个王子,现在的孟加拉国以前是印度的一部分,是很富有的一个圣地,阿底峡尊者的故乡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他是四王子。“深见广行无错谬。”深见派、广行派的法脉,法性无误地、非常准确地、没有染垢地传到他这边来,所以就叫“无错谬”。“圆满道心教授藏。”阿底峡尊者不仅仅有这两大传承,还有其他的传承:加持派的传承、伟大广行派的传承,还有密宗的无数个传承,小乘的传承、大乘显宗的传承、密法的传承,阿底峡尊者所有的传承都有。所以说阿底峡尊者“圆满道心教授藏。”传承的宝藏、法的宝藏就是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尊者当时在那烂陀,做那烂陀寺堪布的时候,藏王邀请阿底峡尊者,藏地派了一波一波的人去请阿底峡尊者,印度那烂陀寺不放阿底峡尊者。最后藏王亲自去请,到新疆那边去化缘,后来藏王坐牢,在牢中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写了一封信,“我死在这里,假如阿底峡尊者您能来藏地,我死在牢里一点都不后悔。如果您不到藏区,我在这里死了,我生生世世都会后悔,您一定要来藏地传法!”。这份信交给了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一看,流了眼泪,这藏王也是一个菩萨来的,藏王的这个愿我要满足他,我一定要去藏区。有这个发心的时候,绿度母显身:“你去藏地,我来帮助你。”观音显身:“你去藏地,我的化身也在藏区等着你,等着你来弘法,到时候我的化身拜你为师父。然后,你把心法全部传给他,他会把你的心法传下去。”仲敦巴大师就是观音的化身。就这样阿底峡尊者来了藏区,来藏区传了这个三士道。“顶礼持彼燃灯智。”“燃灯智”是阿底峡尊者的法名。

接下来宗喀巴大师顶礼自己的上师们。

遍视无央佛语目,贤种趣脱最胜阶,

悲动方便善开显,敬礼此诸善知识。

有了上师你才能明白正法,就象看法本的眼睛一样,看八万四千法门的眼睛就是上师。你有了上师之后,修法的眼睛就有了。没有上师,乱修永远也不会成就。外面研究佛法的那些人,永远不懂佛法。因为佛法,第一,有次第;第二,有传承。不按次第学,永远学不到。这里学一点,那里学一点,两边学的都不能结合。佛法有学习的次第、修行的次第、念经的次第,还有传承,秘诀。有些词、有些窍诀的方法,其他地方没办法学习,上师一两句话就明白了。很多人看书、读书,读几年的书,有时候不如上师们讲一堂课,一堂课就明明白白了。没听这一堂课之前,看了很多的书,好像懂好像不懂,永远是这个状态。有了上师,修行的台阶,修行的这种“胜阶”就有了。

真正的上师传法时,他的动机是什么?“悲动方便善开显”。讲经传法的上师,他有慈悲心,用大悲心来讲经传法,才是真正的讲经传法。宣扬自己的讲经传法,不是传法。讲法上师的动机这里讲得很清楚,“悲动”!“方便善开显。”方便法门,各种方便。作为一个上师要度弟子,他心很低落的时候,要给他赞扬;他起傲慢的时候,打压他,要骂他,要批评他……左转百次,右转百次,后推百次,前推百次,慢慢就度了,有度众生的方式方法。“敬礼此诸善知识。”顶礼所有的善知识、上师们。

接下来讲的是道次第的功德。

瞻部善巧尽顶严,遍众称美胜妙幡,

“瞻部”就是南瞻部洲,释迦牟尼佛在南瞻部洲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通过最善巧的方式来讲的法,就是三士道、道次第,所以道次第是南瞻部洲所有智者的顶严。“遍众称美胜妙幡。”“妙幡”是什么?我们大殿里面挂下来的那个有两种,一种是幡,一种是幢。“幡”跟“幢”有什么区别?幢上有三大吉祥动物的图:龙和乌龟结合的龙龟的图;狮子和凤凰结合的,狮子有翅膀的那种图。有图的就叫“幢”,没有图的就叫“幡”。“遍众称美胜妙幡。”大家最赞扬的法,就是三士道。

龙猛无著二法流,菩提道次善传承。

三士道是龙树菩萨、无著菩萨这两大菩萨传承来的,这样传下来的道次第非常殊胜。为什么这样赞?菩萨有很多,古印度的时候有几千个班智达,几千个班智达里面,最厉害的有十七个班智达。这十七个班智达里面,佛陀授记过弟子们的有两个菩萨。授记这两个菩萨的时候,跟弟子们说:“将来我圆寂之后,大家跟龙树菩萨学习,跟无著菩萨学习,绝对没有错。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的法门,绝对是大众化,绝对适合每一个众生。”有这样的授记。其他的菩萨也有授记,但那种菩萨传的法可能适合某一种众生,不一定适合一切众生。有三个特点的法,是最清净的法。第一,性质无误,法的性质没有错误。第二,次第准确。第三,数量圆满。这种法能传的这两大菩萨,把这两大菩萨的传承学下来,就学得没错。其他的很多东西学,不一定准确,就是这个意思。

成满群生所希愿,教授伏藏如权王,

“群生”是六道众生,特别是人道、天道、龙道。人、天、龙这个“群生”所有的需求能满足的法是什么?就是道次第。“教授伏藏如权王。”我经常给你们说,三士道就是法中之王,这是宗喀巴大师说的,不是我说的。“教授”就是所有的教法,释迦牟尼佛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教授”。释迦牟尼佛讲的法里面最秘密的那些就叫“伏藏”,不是地下挖出来、湖里面拿出来的,这里最秘密的东西“伏藏如权王”,法中之王就是三士道,道次第就是法中之王。

接下来,他说

无数经续汇归流,吉祥教乘大海聚

释迦牟尼佛亲口讲的显宗的法门叫“经”,释迦牟尼佛讲的密法就叫“续”,“经续”讲的是显宗的法门和密法。这两个“无数经续汇归流。”显宗八万四千法门,密宗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浓缩到道次第“汇归流”。“吉祥教乘大海聚。”所有的河流都流到大海里去,所有的法最终全部通到道次第里、三士道里,三士道就是法的大海。

这里讲的都是三士道的功德、三士道的殊胜。这里要知道三士道的殊胜之处:所有的经续全部浓缩到三士道里!三士道就是法中之王!三士道就是法中之大海!三士道就是二大车乘传下来的正法之宝!这些一定要明白。

接下来他还要讲三士道最殊胜的功德。

证知诸圣教无违,经典无余为教授,

易获圣者深密意,剧愚恶崖救获免。

“证知诸圣教无违。”“圣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法。“圣教无违”,没有学三士道,很难通达无违。很多人觉得显宗跟密宗是相违的法,他们两个是不同的。密宗里面说可以的,显宗里面说不可以,小乘里面说可以的,大乘里面说不可以,所以它们两个法都是相违的。这样认为法相违的时候,就已经走弯路了。实际法无违!要精通法无违,一定要懂得三士道,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无违。阿底峡尊者来藏区之前,法相违的问题很严重。法相违严重到什么程度?出家了,不能修密法;修了密法,不能出家;修了密法,不能修显宗;修了显宗,不能修密法……等等乱七八糟的观念太多了。阿底峡尊者来藏区拯救藏传佛教,他拯救的第一个就是法无违。他说:“出家跟在家修的法,是一样的法,不矛盾。出家了可以修密法,修密法者也可以修显宗,修显宗的人也可以修密法,这些法无违。”大家都明白法无违。要明白法无违,就一定要明白三士道、道次第。学习很重要,学习三士道,《法海宝藏》(三)、(四)、(七)好好学习,才能明白法无违,教法无违。

“经典无余为教授。”经典里一字不留的,全部都是“教授”。“教授”是什么?为解脱,为成佛的法就叫教授,通常我们认识的教授跟这里有区别。一字不留的、全部都是教法、教授,全部都是解脱成佛的教授。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个法可能对修行有帮助,对成就有帮助,那个法没有帮助。那是还没有明白这句“经典无余为教授”,学习三士道,学习道次第才能明白。

“易获圣者深密意。”“圣者”是佛陀,佛陀的密意容易获得、容易明白。学习了三士道之后,修行的次第明白了,修行很容易能修进去,学习能学进去。

“剧愚恶崖救获免。”这个说的是谤法罪过,学习了三士道之后,谤法的业障全部可以消除,从此以后不会谤法。真正精通道次第的人,不会谤法。不精通道次第的人,经常会谤法:显宗好,密宗不好;密宗好,显宗不好;小乘不好,密宗好等等,有各种谤法。

这个是道次第的四大最殊胜的功德。

是以印藏善巧士,恒常信依胜教授,

厥唯三士道次第,谁人心不踊跃喜。

“是以印藏”古印度的大成就者们,藏地的大成就者们“善巧士”,这些大成就者就是善巧士。这些大成就者们,最欣赏的、最依赖的法就是三士道“厥唯三士道”。

讲三士道,学习三士道的时候,不能起欢喜心,这可能是你的缘分还没到,或者是你的福报还不够。福报不够的时候,看三士道、看《法海宝藏》,不喜欢看或者看了不懂,或者一看“太简单了”,有这个感觉。我的很多弟子里面有些教授,他们说:“《法海宝藏》一看就明白了,上师。”这样翻、翻、翻,“这个很简单。”然后慢慢我叫他们再看,看了两三遍,越看越有挖的东西,最终看了十多次。三士道这个法跟其他的东西不一样,其他的东西字面上明白了,就明白了。三士道字面上明白了,背后还能挖出无数个东西。越看它,每个词里面越有藏的很多东西。表面上的东西明白了,这个角落明白,那个角落没明白的还有很多。所以看《法海宝藏》,大家一定至少要看五遍,边看边学习更好。然后学习之后,要串习三士道,你串习了,这个法才能起作用,才能改变你的人生。串习才叫修行,你修行之后,你的人生一定会有改变。一定要串习三士道,很重要,只是明白还不起大作用,“谁人心不踊跃喜。”是这个意思。

一切经藏心精要,此道一座作持念,

演说正法闻胜德,该集义大最当思。

三士道是一切经藏的心要,八万四千法门最精华的东西。你坐下来念一遍,念八万四千法门;你诵持,诵持八万四千法门;你要讲三士道,讲八万四千法门;你修三士道,修八万四千法门;你听三士道,听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这就是宗喀巴大师这里讲的,这四句一定要明白。

上面讲的是三士道的功德、作用,这些讲完了,三士道真正开始了。三士道真正开始的时候,道之根本就是亲近上师,亲近了上师之后再修三士道,没有亲近上师,修三士道是修不了的,所以就叫道之根本亲近上师,道是一棵树,这个根就是上师,要明白这个。

尽其遍被善福业,胜妙因缘总该源,

示道善士专勤勇,意乐加行如实依,

审知舍命亦不舍,依教奉行师喜供,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尽其”是什么?今生今世到生生世世,生生世世就叫尽其。“遍被善福业”,生生世世福报的来源,善士的来源就是上师。“示道善士”给你传法的善士就是上师。

“胜妙因缘总该源。”各种的法门,各种好的因缘,各种善缘,各种好的缘起的源头就是上师。没有上师,修行是修不出来的。比如说这是泉水,泉水的源头就是上师。要经常勇猛精进地、要用心地、非常用心地亲近上师。亲近上师有三个方法:第一“意乐”,第二“加行如实依”。意乐是什么?视师如佛的信念就叫意乐,亲近上师,要把自己的上师看待是佛,看待他是三宝,看待他是佛宝、法宝、僧宝,要这样看待。这样看待上师的情况下,才能得到三宝的加持,要不得不到加持。信仰的力量,上师就是佛,你有这种信仰,他就有佛的能力,他就起佛的作用。你心里想着我这个师父是普通的师父,他就不起作用。普通的人你身边很多,然后今生今世交流一下就完了,面对死亡,来世什么都没有了。上师是生生世世的依靠,要明白这个。

作为上师有五个条件要具备:第一,戒律清净。戒律清净者才能有各种功德,上师戒律清净,说明这位上师有功德。第二,佛法圆满地精通。显宗、密宗、大乘、小乘全部要精通。这种情况下,上师能直接把你带到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不可能会走弯路,也可能会诽谤正法,有这个可能。以前我在外地传法的时候,一个弟子说:“师父,我前几天去听一个法师在讲课,他说他是修小乘的,大乘佛法是魔子魔孙传下来的。”这样的诽谤业障很重,有可能会这样。第三,要具有慈悲心。作为上师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上师你拜了他,他生生世世都不会舍弃你,没有慈悲心的上师你拜了他,生生世世不用说,今生今世都会舍弃你,不要你了,有这个可能。第四,具有清净圆满的传承。佛法都有传承,佛法的传承清净圆满,有这个传承很重要。第五,理解空性。什么是空性?文字上能讲,能理解空性的意义,这么一个上师可以给你讲空性。空性是解脱之道,如果上师不能讲空性,你也无法解脱。

作为上师要具备这五个条件,这是最起码的条件。这五个条件具备的上师,你当做他是佛,他就有佛的加持。不具备条件的你当做佛,没有多大用处。具备这五个条件的上师,你当做佛他就是佛,你当做菩萨他就有菩萨的加持,一定要明白这个。拜师的时候不能乱拜,拜师是万世大计,不能错。

“意乐”就是视师如佛的信念。“加行”是什么?伺候上师就叫加行,假如有机会伺候上师,给上师做饭,给上师按摩,给上师的房间打扫卫生等等就叫加行。

除此之外,第三“审知舍命亦不舍。”你自己的上师拜了之后,永远不能舍弃自己的上师,永不能违背自己的上师,舍命也不舍上师,这个很重要。

亲近上师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依教奉行。上师怎样教,你就怎样做。上师说,修行先念《心经》,再念加行班,再修事部班,再修般若班,这样修行,你就这样做,这就叫依教奉行。上师叫你看《法海宝藏》,叫你看什么书你就看什么,就叫依教奉行。上师说你要串习三士道,你尽量串习,你尽可能地做到上师的教导,就叫依教奉行。刚才说的这五个条件具备的上师,依教奉行是可以的,他不会乱说话,他的话就是佛语,传承上师传下来的法宝传给弟子们,他传法的时候不会掺进去自己的观念。自己乱七八糟的观念加进去,这个里面可能有错误。真正的上师传法,传承上师们怎样传,他也就这样传。这样代代传下来的语言,代代传下来这个法宝有加持力,这就不一样。这里说“依教奉行师喜供”。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宗喀巴大师说我曾经是这样修行过来的,我的弟子们也要这样修行。这是宗喀巴大师自己的传记,又是道次第又是自己的传记,又承认自己有这么高的境界,自己视师如佛,我看待我的上师们就是佛,就是金刚总持,就是诸佛如来,我是亲近上师过来的。宗喀巴大师曾经拜了四十多位上师,每个上师我都视师如佛,就这样过来的,把他的修行经验告诉大家。

亲近上师讲完了,要讲暇满人身。

暇身胜逾如意珠,遭逢难得唯今朝,

难得畏失如空电,此义观思尽尘劳,

勘破犹如虚糠皮,日夜无间取心要,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宗喀巴大师说暇满人身就像一个如意宝一样,非常殊胜。如意宝现在没有,圆满时代才有。什么时代叫圆满时代?人能活八万到十万年的时候叫圆满时代。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妄语,四根本戒每个人都能清净,这个时代就叫圆满时代。圆满时代人们的福报很大,所以圆满时代有如意宝。假如圆满时代的某一个人有如意宝,挂在自己的房匾上面,然后在那个面前供一些供品,在如意宝前面祈愿,我希望得到什么东西,在那边发一个愿,都能得到,这个就叫如意宝。

宗喀巴大师说,我们的暇满人身就是如意宝,为什么是如意宝?利用暇满人身可以成就、可以成佛,最起码不堕三恶道。什么叫暇满人身?有信仰的人身就叫暇满人身,五根全俱有信仰的人身是暇满人身。暇满人身里面最殊胜的人身,不仅仅五根全俱有信仰,修行有时间,还有智慧,讲的法一下子明白,很容易懂,还有福报,修行能修出来,观想什么都能清晰地观出来,这种人身是暇满人身里最殊胜的人身。

暇满人身,佛经里面还讲八功德人身,有八个功德。有长寿;有能力说话有说服力,叫大家念经大家就跟着他念,说话没有说服力,你叫他念经他不会念;然后有智慧等等。这种人身是暇满人身里面最殊胜的如意宝。有了暇满人身,利用暇满人身可以成就、成佛,曾经人家成就成佛的无数个人就出来了。在古印度龙树菩萨之前,佛经有记载的有五千个大成就者,龙树菩萨之后更多,然后藏传佛教各个派里面都出过很多大成就者。特别是噶当派修三士道成就了无数个,噶当派里面成就的博朵瓦大师,他一个大师的弟子里面,就有三千个弟子成就了,这是不得了的事情,这样的很多。

宗喀巴大师更不一样,宗喀巴大师是文殊真身再来的,所以佛经里面也授记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佛经里面授记“行诸佛行”,能做诸佛如来事业的就是宗喀巴大师。曾经从古印度到宗喀巴大师前面上师的上师就叫布顿仁波切,布顿仁波切为止,大德们都看到宗喀巴的授记,几乎有一百多个授记,这么多的佛经授记宗喀巴大师,大家都明白将来会出现一个宗喀巴。有些上师就发愿,宗喀巴诞生人间传法的时候,我一定要跟他学习,跟着他修行,发这个愿,发愿来的特别多。然后他上师的上师布顿仁波切密法的历算很厉害,他算宗喀巴大师诞生离他有多少年,算了好几次。第一次算,只要六年,他说太好了。这样转过来一看不是六年,六十年了,后面有个零,这是天子魔加了一个零。以为算错了,再算又是六年,天子魔又加了一个零。然后他觉得等六年的话还来得及,我能等到宗喀巴大师诞生,然后做他的弟子是可以的。但六十年我这个身体不行,我要圆寂。就发愿来世再做他的弟子,然后来世就做了他的弟子。曾经月称菩萨也教他的弟子们,将来雪域藏区会诞生一个宗喀巴大师,你们都要发愿做他的弟子。宗喀巴大师的弟子里面,发愿再来的特别多,所以成就的特别多。

我们现在也遇到了宗喀巴大师的正法,这里要明白,遇到了上师,遇到了法本,遇到了宗喀巴大师的正法,得到了各种传承,特别得到了三士道的传承,就要有这样的一个欢喜心。有这样一个欢喜心之后,要发愿发誓:我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人身,不浪费时间,我要好好修行!这种决心出来就是修暇满人身。

暇满人身很难得。暇满人身的因难得,要戒律清净,也要做布施等波罗蜜多,还要发清净的愿。这个现在普通人很难做得到,所以很多普通人死了,大部分人堕恶道的比较多,来世做人的很少,做了人有信仰的人更难得,非常地难得!现在做人也是不容易,很不容易,要做一个人,人家打掉或者是不愿意生,或者是各种各样的障碍,入胎了,也不一定能成功做人,所以做人很难,暇满人身更难。

“难得畏失如空电。”暇满人身就是闪电一样。暇满人身不仅仅难得,而且人生无常,人身“畏失如空电。”刹那间很多人就没有了。昨天看到的很多人,今天就看不到了。假如有天眼通的人,昨天他看上海所有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的,今天醒过来一看,很多人不在了,死了。今天上午能看到的很多人,下午就断了气,每天很多人都进入死亡的状态、死亡的路上,所以就叫“如空电”。

“此义观思尽尘劳。”暇满人身难得,暇满人身的意义,暇满人身无常,这些要好好思惟,好好思惟之后要知道什么?我们现在只考虑今生今世,仅仅做今生今世,这个像一个糠皮。糠皮是什么?就是五谷的皮剥掉了,里面的东西不要了,追求那个皮一样,就像那样的没有太大意义。人生我们现在短暂的时间内觉得很有意义,但死亡的那一天到了,都没有意义。这一生再成功,死亡的那一天回头看,都没有意义。到了临终,你有多少万、多少亿的钱都带不走,你有多少个亲友都带不走,要抛弃一切。

“日夜无间取心要。”所以我们日夜都要好好修行,这个很重要。宗喀巴大师这里说“我恒如斯而勤行。”我曾经这样修暇满人身、人生无常观,我修人生无常观成就了,你们也跟着我修人生无常观成就。人生无常观成就了之后有什么样的作用?很多烦恼都降下来了,很多贪著都降下来了,很多的执著,以前放不下的,大部分都能放得下。然后为来生、为成就而精进,这是修人生无常的作用,修人生无常观就会这样。宗喀巴大师说,他曾经这样修行修过来的,你们跟我修行的人也要这样修。

暇满人身和人生无常观讲圆满了,下面要讲的是三恶道苦重观和四皈依。

殁堕三涂终难定,救畏信必唯三宝,

当行皈依极艰住,勿令学处衰减损,

黑白业果善巧思,系决如理修取舍,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我们这一生不好好修行一定会堕三恶道,好好修行肯定不堕三恶道。堕了三恶道,地狱道有冷热的痛苦,饿鬼道有饥饿的痛苦,畜生道有愚痴的痛苦、互相残杀的痛苦等等,有无数个痛苦,数不完的痛苦。这么多的痛苦,三恶道的痛苦里面谁能挽救我们?只有佛菩萨,上师三宝有能力挽救,皈依三宝了才能不堕三恶道。

所以这里说“救畏信必唯三宝。”堕三恶道的痛苦里面能挽救的只有三宝,信仰三宝,皈依三宝才能挽救,其他任何人都没办法。中国首富也好,世界首富也好,能力再大,也没办法把你从地狱里面捞出来,没办法把你从畜生道里面捞出来,没办法把你从饿鬼道里面捞出来。你有穷的苦,他们可能不一定有发心。如果有发心,他们可以挽救你,今生今世的某一种小痛苦能挽救,但恶道这样的痛苦谁都没办法挽救,只能靠上师三宝。

靠上师三宝,要先皈依上师三宝,皈依了上师三宝,就入了佛门,佛菩萨的加持力不断地能得到。皈依有两种皈依,带戒的皈依,不带戒的皈依。先皈依的都是不带戒的皈依,认了自己的上师,对三宝的信仰坚定了,但没有戒律,以前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有时间念念经、学习一下,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如果带戒的皈依,五戒全部带,或者是五戒里面一个、两个、三个带的不一样。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妄语、不饮酒。有人受五戒全部带戒皈依,有人受三戒,有人受两戒,不一样。自己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不能做到就不能受戒。

皈依之后有什么作用?就是从此以后,不断地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力。特别临终你有信仰,三宝会显出来,佛菩萨会显出来,把你带往净土,把你带往善道,让你不堕三恶道。

“勿令学处衰减损。”皈依戒和皈依学处不一样,皈依学处是什么?皈依了之后,对三宝需要信仰:佛宝需要信仰,法宝需要信仰,僧宝需要信仰对上师需要信仰。然后尊敬三宝,这些就叫学处。自己尽量修行,皈依学处尽量清净。

尽量清净之后,要尊重因果。尊重因果的时候,经常发愿发誓:“我从此以后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说妄语、不说挑拨离间语、不骂恶口、不绮语、不嗔恚、不执邪见。”今天发愿发誓了,明天可能破了,有这个可能,但是经常发愿,慢慢会延长,远离做恶事恶业。你有决心,发了愿就不怕,如果破了,忏悔一下再发愿,然后慢慢延长,慢慢能远离十恶业。远离十恶业做十善戒,就叫尊重因果。

宗喀巴大师说,我是曾经这样尊重因果“系决如理修取舍。”这里要知道“取舍”,取十善戒,舍十恶业。我是曾经这样修行过来的,你们众弟子也要这样修行。

圆修胜道所依性,咸未令获绝增进,

遍具斯因当勤学,三门妄染成堕罪。

故特净障实关要,恒具四力励行忏,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这里讲的是共下士道。下士道有共下士道和不共下士道,中士道也有共中士道和不共中士道,上士道只有不共上士道,没有共上士道。下士道上士夫要修,中士夫要修,下士夫也要修,三士夫都要修的下士道就叫共下士道,他们修行的目的不一样。假如不共下士道,下士夫仅仅是不共下士道的下士夫,追求的目标是修下士道的目标,来世得人天果,最多来世往生净土,修的就是这个。

中士道的修行目标就是断烦恼的解脱,追求的是阿罗汉果。中士夫要修下士道,追求的不是人天果。为了追求阿罗汉果,要证悟阿罗汉果,首先要得出离心,得出离心首先要修下士道,下士道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出离心,所以他为了成就中士道修下士道。

上士夫下士道修什么?上士夫追求的就是成佛。为什么要修下士道?为了成佛修下士道,成佛需要得菩提心,菩提心的基础是出离心,出离心的基础是下士道,所以他也要修下士道,这个要明白。

我们这里讲的下士道是共下士道,中士道也主要讲共中士道。有些人修下士道,这一生没有成就,但修了下士道,来世能得到人天果,来世能得到暇满人身,有了暇满人身可以继续修行。假如得到的暇满人身是非常殊胜的暇满人身,来世修行成就是非常快的。非常殊胜的暇满人身,健康、长寿、有智慧、有能力、具足悲心、又有极大的信仰力,有这种暇满人身,修行成就非常之快。

修下士道,这一生成就不了,来世也需要得到殊胜的暇满人身,所以这里讲,“圆修胜道所依性,咸未令获绝增进。”要圆满修三士道,需要一个非常殊胜的暇满人身,有殊胜的暇满人身,成就非常之快,修行有时间的暇满人身,成就非常快。如果没有得到这种殊胜的暇满人身,进步还是没那么快,所以说“咸未令获绝增进。”这种没得到殊胜的暇满人身的情况下,修行的进步还是很慢,虽然是暇满人身,有信仰的人身,但是工作各方面忙,没有时间修行,成就还是很难;或者是有信仰,但没有智慧,学法学得很慢;虽然有信仰,但不具足修行的条件,没有遇到真正的一个上师,没有遇到准确的法本,准确的学习资料的情况下,也很难成就。殊胜的暇满人身各方面都圆满,这样的一个暇满人身得到了,成就非常之快。

咱们格鲁派的三大金刚弟子,都是非常殊胜的暇满人身。三大金刚里的温萨巴大师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即身成佛,也没有米拉热巴那样在山洞里苦修,他在僧舍里,他的小房间里修行,七、八年的时间就即身成佛。另外两个业金刚和法金刚,他们两个在山洞里修行,一个是七年成佛,一个是十二年成佛。七年、十二年成佛是非常之快,这种圆满殊胜的人身,才有这个可能。我们还没得到这种人身,我们的人身还有很多缺陷,智慧不圆满,各方面要做工作等等,占了很多的时间,所以没有一个圆满殊胜的人身。修下士道,结果最起码也要来世能得到一个殊胜的暇满人身,这个很重要。

“故特净障实关要。”要得到殊胜的暇满人身,要消业障,“障”是业障,消业障很重要。

“恒具四力励行忏。”用“四力”来忏悔业障。四力就是所依力,也叫依止力。所依力是什么?皈依心就是所依力,慈悲心是所依力,菩提心有了是所依力,属于正法的方便法门就是所依力,这个所依力可以消除很多的业障;破恶力,造业之后,后悔了,造恶业杀生之后就后悔,内心真正地忏悔,这个就叫破恶力,业障可以破掉,可以消除;防护力,忏悔了之后有决心,再也不作恶了,杀生忏悔了之后,决心再也不杀生,妄语忏悔了之后,再也不说妄语,有这个心态,这就叫防护力,也叫遮止力;最后一个是对治力,对治业障的力量,对治业障的法。修空性法门是对治力,念《金刚经》或者是念百字明咒,《三十五佛忏悔文》都能对治业障,对治力特别多。用这个四力来忏悔业障。

我们的业障很多,主要的业障是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说妄语、说挑拨离间语、骂恶口、说绮语、贪欲、嗔恚执邪见,这十个业障要忏悔。

可能大家不懂绮语,绮语是什么?说乱七八糟的没有意义的话,贪嗔痴参与的没有意义的那种非常无聊的话,一整天都说无聊的话,浪费时间,这个就叫绮语。

邪见是什么?颠倒的观念,有的东西说没有,没有的东西说有,就叫邪见。比如说,三宝有,佛菩萨有,说没有,为什么没有?很多人说我没有看到,不能眼见为实,这种是非常愚痴的行为。

造了十恶业要忏悔,自己要详细想一想,这一生有没有杀生,有没有偷东西,有没有邪淫,有没有说妄语,有的话全部要忏悔。第一,这一生的业障全部要忏悔。第二,无始以来造的业障全部要忏悔。第三,贪嗔痴造的业障全部要忏悔。第四,身口意造的业障全部要忏悔。然后破戒的业障要忏悔。通常在佛菩萨面前跪着:我忏悔生生世世造的业障,我忏悔今生今世造的业障,我忏悔贪嗔痴造的业障,我忏悔身口意造的业障,我忏悔破三乘戒的业障,就要这样忏悔。忏悔了,业障会消除,业障消除了,不会有业障的恶报,业障的果报就是恶报,不会产生果报。业障是一个种子,忏悔了,就把这个种子烧了一样,种子不起作用。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宗喀巴大师说,我是这样用四力忏悔,你们跟我修行的弟子们也用四力来忏悔业障,这个很重要,业障忏悔了,来世一定会得到殊胜的暇满人身。

显宗的法门里,忏悔最殊胜的法门是《三十五佛忏悔文》,密宗的法门里忏悔最殊胜的法门是百字明咒,这两个是最殊胜的两大忏悔文,有时间多念。其他的经文能不能消业障?也可以消业障,六字真言也可以消业障,文殊心咒也可以消业障,但力度没有金刚萨埵大,这个要知道。

下士道就讲圆满了。下士道总结一下:

第一,思惟暇满人身,串习暇满人身。暇满人身有几个意义,要认识暇满人身,暇满人身详细地讲,十八个条件俱足的人身就叫暇满人身,八有暇十圆满的人身就叫暇满人身。简单地讲,不属于三恶道,不属于没有信仰的那种人,属于有信仰的人身就叫有暇人身。圆满的人身,修行的条件具备的人身,十圆满,简单地讲,五官全倶,然后遇到正法,遇到上师,这样的人身就是十圆满的人身,首先要认识暇满人身。

认识了暇满人身之后,要明白,暇满人身得到了,有什么作用?要思惟暇满人身的可贵性,利用暇满人身可以成就、成佛,往生净土都是可以的,所以暇满人身是非常珍贵的人身。

然后暇满人身难得性。第一因上面难得;第二数量上面难得;第三比喻上面非常难得。你要来世得暇满人身,今生今世一定要持戒,最起码要一个戒律清净,你一个戒律清净,这是做人的第一个条件。有些人经常放生,如果一个戒律都不清净的情况下,你财富的福报有了,做人的福报没有了,下世变成一个非人,甚至做畜生道宠物,有这个可能的,很多宠物猫狗,都是吃的、穿的各方面都好,但是它做不了人,它的福报很大,做不了人,前世没有持戒,一定要持戒才能得人身。

持了戒律之后,一定要布施,不一定是大布施,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布施。布施是财富的因,这种前世布施过的人,这一生得了人身,有财富,要不得了人身,很贫穷。

还要发清净的愿,这种情况下,五根全倶,脑子没有问题,有正知正念,发清净的愿,结果是这个。很多人脑子有问题,有各种抑郁,有各种五官上面的问题,没有正知正念,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发过清净的愿。

要得暇满人身,这三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暇满人身。全世界有七十多亿人口,得暇满人身的很少。比喻这些都不用说了,非常难得。这些思惟之后,结果是什么?我现在非常难得的暇满人身得到了,我也遇到了上师,我也有了法本,修行的条件各方面都有了,也有师兄,我现在的这种修行条件是非常难得的,利用这个我可以成就、成佛,那么我决定好好修行!我决定不浪费人身!这种决心出来就可以了。暇满人身就是这样的。

人生无常,人必定会死,不仅仅死,死无定期,死的时候除了佛法,一切东西都没用。除了佛法,你的亲友没用,你的财富没用,你要抛弃一切。你的福报可以带走,你的信仰可以带走,你精神上的东西都可以带走,外面的东西一个都不能带,一分钱都不能带,要明白这个。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你一定要决心修清净圆满的法。什么叫清净的法?今生今世的贪著无染垢的法,轮回的贪著无染垢的法,贪嗔痴无染垢的法,这个法就叫清净的法。今生今世的贪著染垢的法是什么?为我女儿念经,为我自己念经,为我家人念经等等,贪自己的一切,为了自己的这些念经,这个是贪著染垢。念经的发心是什么?为了解脱,为了成就,为了度化一切众生,为了消灾免难,为了世界和平,为了大家念经,这个就叫无染垢的法。无染垢的法你修出来了,功德无量,你修了无染垢的法,对你的家人,对你自己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你的功德很大,所以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染垢的法,虽然你贪著它,为它修,这个功德很小,这种功德能自利利他很难做得到,要明白这个。人生无常观修了之后,要决定修无染垢的法!要有这个决心出来。

之后修三恶道苦重观。地狱道,畜道,饿鬼道的痛苦要思惟一下。

恶道里有无量的痛苦,恶道的痛苦里能拯救的力量谁有?上师三宝才有这个能力。然后你相信三宝,皈依三宝,皈依三宝的意思是什么?主要是你彻彻底底认识了三宝的功德,佛的身口意的功德,法的功德,僧的功德,功德明白了之后,你彻底地相信三宝,然后坚定地信仰,把自己的生生世世托付给佛菩萨,这种是真正的真心皈依。假如你真心皈依了,功德无量。现在皈依的很多都是为了健康皈依,也算一个皈依,但这个功德没那么大;为了今生今世顺顺利利,怕破财,怕短命皈依等等,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原因皈依都是真实的皈依,但这个功德没那么大。

怕的痛苦越大,功德也越大。人道,一个人的痛苦没那么大,所有人的痛苦很大,特别是三恶道的痛苦非常非常大。怕三恶道的痛苦皈依三宝,功德很大,怕的这个痛苦是很大的,为了三恶道的痛苦里脱离的心态皈依的,这个福报很大。

为了救度六道众生,不仅仅三恶道,上面加上三善道,为了救度六道众生皈依上师三宝,那功德更大了。这个皈依的功德,真正为了六道众生皈依三宝,整个天空都很难容下去的这么大的一个功德,这个要明白。修行要正法明白了之后,清晰地认识了路线之后再修,成就比较快。这个是皈依。

皈依之后思惟因果。思惟因果主要是,从此以后我决定不做恶事恶业,要决定做善事善业!这种决心出来,这是思惟因果的结果。

下面是中士道:

苦谛过患不凝思,如实求脱不为生,

集转次第不专念,不得正解断根本,

渡越有海坚痛念,晓了轮回何所系,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苦谛过患不凝思。”这里主要讲的是苦、集、灭、道四谛法门。苦谛要认识,六道轮回的痛苦全部要认识,认识六道轮回的痛苦之后,六道轮回的痛苦里面解脱的心就出来了,“如实求脱不为生”。

“集转次第不专念。”集转次第是什么?集转次第主要是讲十二缘起。集是什么?烦恼和业障就叫集,烦恼产生业障,业障产生痛苦,这个次第也要明白。然后十二缘起生的次第、灭的次第全部要明白,明白了之后,就明白了轮回的根源是什么,轮回的根源明白了之后,从轮回根源上面断掉,就可以解脱了。

宗喀巴大师讲的是什么?他修四谛法门,然后修十二缘起思惟十二缘起,顺转的十二缘起,逆转的十二缘起,顺逆的十二缘起,思惟、修行,找到了轮回的根源——无明烦恼。然后断无明烦恼的方式方法也明白了,断轮回的无明烦恼的方式方法就是戒、定、慧,修戒、定、慧断了轮回。我是这样断轮回的,你们也要这样断轮回,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中士道,中士道追求的是解脱,中士道主要修的法门是出离心。出离心的基础上面修戒、定、慧。

下面开始讲上士道,上士道主要讲的是慈悲心、菩提心、六波罗蜜多。 

发心胜道木根元,饶伟行处坚基依,

尽二资粮点金石,无边善海聚福藏,

诸胜佛子照见知,菩提心宝最极要,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大乘佛法是一个树木,这个树根是亲近上师,树干是菩提心,其它的是树枝、树叶、然后树上的花、果,就是这样的。这里说修大乘佛法菩提心是非常非常地重要,这个树干就是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为了六道众生离苦得乐,自己想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这个详细的要慢慢思惟,简单的讲就是这个。

真正要发菩提心就要发增上责任心,要发增上责任心就要发大悲心,发大悲心就要发大慈心,发大慈心首先要发平等心,这些全部要发,这样发出来的菩提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我们有时候偶尔会有为众生成佛的心,然后过一段时间退了,那是假的菩提心,还算不上菩提心,但那个功德也很大。

“无边善海聚福藏。”菩萨的行,要六度万行,六度万行就是善法之海,善法的宝贝“聚藏”,集中的地方就是菩提心的大海。作为一个佛子,要修菩提心的菩萨,要认识发菩提心的过程,发菩提心怎样发,这个过程就是七支因果发菩提心、自他交换发菩提心,全部明白了之后,再发菩提心。

“饶伟行处坚基依。”菩萨六度万行的依处,六度万行发扬光大的依处就是菩提心。

“尽二资粮点金石。”点金石,有一种金子水,滴在石头上面,石头会变成金子。菩提心就是点金石一样,有了菩提心之后,修的一切善法全部变成成佛的福报,全部变成成佛的因。之前没发菩提心之前,你的善事善法,你修的法,不一定是成佛的因,你强烈的回向,把自己的善事善法回向到成佛的因,那一种可能变成成佛的因,没有回向过的法,统统都不是成佛的因。发了菩提心之后,一切善法全部变成了成佛的福报。“无边善海聚福藏。”菩萨六度万行,等等所有的福报资粮,宝藏集中的海就是这个菩提心,知道了菩提心的这些作用之后,主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心法很重要,菩提心就是修行最重要的法,放在法的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修才能成就。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宗喀巴大师他就这样重视菩提心,这样发菩提心,大家也要这样重视菩提心,也要这样发菩提心。

下面讲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满愿如意宝,摧伏悭吝胜宝器,

无畏心生菩萨行,美誉十方恃遍扬,

此义了身资具,悉舍趋善善士依,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发了菩提心之后主要修的是六度。六度里面第一度,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心,自己要舍一切。自己的财富,自己的福报,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眷属,全部要舍弃,全部要布施三宝,舍弃给众生的这种心态,才叫布施。刚开始修布施的时候就是舍弃部分东西,舍弃一点点财富,舍弃一点点福报。通常念了很多经,然后回向,回向六道众生,很多人都觉得,我念了经,我要回向我自己,我要回向给六道众生,我怎么办?有这种心态,很难舍。要舍才能得到:舍福报,结果就是解脱;舍身,结果就是无畏;舍财富,果报就是得财,要明白这些。“布施满愿如意宝。”满足众生的如意宝一样的法宝。

然后“摧伏悭吝胜宝器。”布施能断掉吝啬心,断吝啬心的宝器就是这个。

“无畏心生菩萨行。”很多人修布施,最怕的就是身布施。身布施,等级菩萨才能修,证悟空性之后允许修,没有证悟空性之前不允许修。凡夫最怕的是身布施,叫你身布施,你身上一块肉布施,那是最怕的,这是凡夫最畏惧的东西。然后修布施慢慢就变成无畏心,无畏惧心会培养出来。

布施财富,刚开始可能大家都比较怕一点,有时候不布施也破财,种种原因就是这个财自然就不见了,不见了这时候痛苦也没用。可能是布施的原因,暂时穷了,有可能也有这样的,但是你福报埋藏了,你的宝藏还在。

菩萨的行里面,“无畏心生菩萨行,美誉十方恃遍扬。”真正内心布施的人,他的名声很好,做慈善的很多都是名声很好。

“此义了身资具,悉舍趋善善士依。”知道了布施的功德,了知了布施的意义之后要布施。布施的时候,布施的是你的身,你的资具是财富,包含你的福报,你能布施,从现在开始,慢慢练这个布施心,断吝啬心。“悉舍”就是舍心,要非常开心地悉舍。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宗喀巴大师就是这样修布施波罗蜜多过来的,诸佛如来也是这样修布施波罗蜜多过来的,大家也要这样修布施波罗蜜多。

下面讲的是持戒。

戒乃浣净恶垢水,除炽热恼沁月光,

犹如须弥众中尊,具戒无畏众悉礼,

诸善士于誓承戒,当如护眼而受持,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戒”就是甘露水一样,清净自己身上的恶垢,不好的东西,内心的恶垢全部洗的甘露水一样。戒的这种甘露水很重要,有了戒的甘露水,才能洗除心中的垢秽。有了戒,戒的基础上面才能发出来各种功德,持戒很重要。现在是斗诤时代,持戒很不容易,持一个戒律都是功德非常大。我们在圆满时代持戒,持所有的戒律清净,不如现在一天一夜清净一个戒律,因为圆满时代持戒很容易,不要什么特别地注意,现在要持一个戒律都要特别小心,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才能清净这个戒律,要不持戒有各种障碍。

“除炽热恼沁月光。”“炽热恼”烦恼的热恼,除烦恼的火,除掉后就是很凉快的月光一样。白天很热,等太阳下山了,晚上出了月亮很清凉,就像月光一样。

“犹如须弥众中尊。”有了戒律之后,戒律的力量就不一样,有戒律之后自然会很庄严,第一很庄严,第二有威慑力。你看出家人跟在家人,很多在家人学问上面超过这个出家人,能力上面超过出家人,很多方面都超过出家人,但出家人有一个戒,出家人的戒的力量威慑四方,这个要明白。其实很多在家人的学问、能力各方面都超过出家人很多很多,但他没有戒,所以他这个威慑的能力就发不出来。戒律就是须弥山一样“众中尊”。

“具戒无畏众悉礼。”有了戒律之后,戒律的力量怀爱众生。现在社会上也是这样的,出家人去外面,很多人来拜,这是戒律的力量,戒律能怀爱众生。

“诸善士于誓承戒,当如护眼而受持。”戒律当作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持戒要清净,就是这个意思。

宗喀巴大师他就这样清净戒律过来的,跟他修行的弟子也要清净戒律。说的是这个。

接下来讲的是忍辱。

具忍力者最胜饰,摧惑妙善最极致,

嗔蛇之敌金翅鸟,防御恶语坚甲胄,

此义了知胜忍甲,繁多如理精专行,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忍辱,能力大的人,做大事的人,一定需要具备忍辱力,如果没有忍辱力,大事就成就不了。忍辱,大人物做大事者来说是他的装饰,他身上带的。比如龙王头顶要戴一个顶宝,头顶戴最庄严的一个如意宝,就像龙王头上戴的如意宝一样,做大事者、伟人、大人物们,一定要具备忍辱心,没有具备忍辱心会失败的。

“摧惑妙善最极致。”嗔恨心会消福报,消很多劫的福报,忍辱会消除这个嗔恨心。有了忍辱之后,嗔恨心不能摧毁福报。嗔恨心就像蛇一样,金翅鸟吃蛇的,忍辱就像金翅鸟一样,吃这个嗔恨心,有了忍辱心之后,嗔恨心不会害你,嗔恨心的危害就降下来。

“防御恶语坚甲胄。”修忍辱的时候,要忍的是怨耐害忍、法忍、痛苦忍。怨耐害忍是什么?人家怨你,人家害你,骂你,打你,都要忍,这种怨耐害的忍辱要修,要盔甲一样的忍辱,才能忍得了怨耐害,要不就忍不了。古代打仗的时候,穿了盔甲之后去打仗不容易伤害,有了忍辱的盔甲穿上,怨耐害不会伤害你。

“此义了知胜忍甲,繁多如理精专行。”要明白忍辱的意义,忍辱怎么修,这些东西都明白了之后,要精进地修忍辱,要如理地修忍辱。修忍辱,有三种忍辱,怨耐害忍、痛苦忍、法忍。法忍是什么?修法时候的痛苦要忍,听法的时候,坐下来这里痛、那里痛也要忍,你念经的时候想瞌睡、想睡觉等等的,这个痛苦你要忍,忍了就是积大福报,消很多的业障,这就叫法忍。一般我们众生,人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遇到了痛苦的时候,很多人都莫名其妙发脾气,这个时候有忍辱心的时候,心态会平衡,不会生气。宗喀巴大师说我修忍辱过来的,你们也修忍辱。

下面是精进。

披戴坚御精进甲,断证功德弦月增,

众行进趋具义利,所作终悉如愿成,

知此懈怠尽净除,伟大精进佛子行,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精进也有盔甲精进,勇猛精进,有几种精进。

菩萨精进是什么?为了度化一个众生,自己下地狱都愿意,度化所有的众生,那下地狱更不用说了。甚至为了度化一个众生,自己愿意下地狱,在地狱里面待着,陪同着这个众生,地狱里面他什么时候能超度,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能超度,等待他超度的机会找到了,让他超度再出来,这样的精进叫菩萨的精进。

披甲精进是什么?不退转的精进。念经的时候:我今天开始发愿念经,念每日必修,每天都要念。发愿了之后,不断地念,每天都念,这也算披甲精进。我要学习《法海宝藏》,我要串习三士道,不断地串习,不断地修,这个就叫披甲精进。

勇猛精进,非常突破性的精进,这种精进就叫勇猛精进。

精进之后,弦月一样,每天都增长功德。弦月是什么?初一到十四的月亮不断在增长。功德不断地增长,功德增长是谁的力量?精进的力量。教法、证法的功德,然后为了利益众生精进,为了成就精进,修这些精进。为了成就精进,打坐,闭关,串习,这些都是为了成就精进。为了利益众生精进,主要是修六度,布施等等,为了利益众生精进。

精进能够除掉怯懦懒惰,怯懦懒惰是什么?他们修行是可以的,我是不可以的,他背诵可以的,我是不可能的,他成佛有可能,我是不可以的,自己怯懦,这种怯懦是一种懒惰。经常做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上面努力,修法上面懒惰,这也叫一种懒惰。要断尽这些懒惰,要除掉这些懒惰。“伟大精进佛子行”,这个也是菩萨的行。

宗喀巴大师说,他是菩萨精进,披甲精进,勇猛精进修来的。因为精进,他的功德日夜都增长,弦月一样,日夜都增长,因为精进断除了各种的懈怠,懒惰断掉了。讲的是这样,我们也要这样做。

接下来讲的是禅定。

禅定乃心具权王,等持不动如须弥,

运持悉入善所缘,身心俱得轻安乐,

知此所有大瑜伽,息止散乱恒依定,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禅定是什么?“禅定乃心具权王。”散乱的心能收回来的心的权王,心的王就是定性,你有了定性之后,散乱的心全部会收回来。如果没有定性,你的内心,你就控制不住,它会到处乱走,到处会散乱。真正得到了禅定之后,心如如不动。定处,心定在什么佛像上面也好,心定在某一个种子字上面也好,心定在某一个咒轮上面,定在那他如如不动。心定在菩提心,或者是空性禅定,他如如不动,就像须弥山一样不动。定就是这样的。

禅定怎样修?它有九住心,禅定修的方式方法很多,要详细地讲,可能要讲七天,全部讲完了,这个禅定谁都能修。有时间的话,谁都能修,谁都能明白,会清楚禅定,现在简单地给大家种一个种子。

有禅定之后,心收回来的时候,全部能收回来。放出去,你的心放到菩提心上面也可以,慈悲心上面也可以,你的心放在哪一种修法上面,都是可以如如不动的,可以放出去。所以这里说。“运持悉入善所缘”,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身心俱得轻安乐。”真正的禅定得到了之后,身体很轻的,心轻,所以身体也轻。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身体很沉重,其实是心很沉重。心里面压了很多的压力,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乱七八糟的烦恼,全部压在这个心里面,心很重,所以就感觉身体很沉重。修了禅定之后,心里面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除掉了,心就轻了,心轻了,身体自然会轻。我的上师尕藏曲松上师。他90多岁的时候要起来,手不用碰地上就起来了,身体很轻很轻,有禅定的功夫,就不一样。

“知此所有大瑜伽。”首先大家要明白,要真正修禅定,禅定修的环境,修的方式方法,修的各种条件,全部明白了再修!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说我要打坐,我要修禅定,什么都不懂,然后这样坐下来了,一动不动坐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没有意义的,可能会带来一些病痛。你要打坐,它也要练,慢慢练。首先跏趺坐,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半个小时,这样慢慢延长,一下子坐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这个都不对的,要方式方法明白了再做。“息止散乱恒依定。”禅定成就了,散乱的心完全除掉了,很殊胜的。宗喀巴大师,他就这样禅定成就,要求我们弟子也要好好修禅定成就。

接下来是智慧波罗蜜多。

深慧乃如见导眼,轮回根本摧破道,

无余教乘赞德藏,除痴迷暗最胜灯,

知此求脱诸贤善,深道力力勤观修,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智慧有很多,懂五蕴的智慧,懂世间法的智慧,有很多智慧,这里讲的智慧是空性智慧。空性智慧就叫深智慧。佛教的智慧分七个:深智慧,广智慧,速智慧,明智慧,辩智慧,讲智慧,著智慧。深智慧是证悟空性的智慧,空性才是深,空性为什么深?证悟空性的人,用语言很难表达出来自己的这个境界,说不出来,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境界,太深了。这个深的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就像一个眼睛一样,法的眼睛就是这个,利用这种法眼来摧破轮回的根本,金刚法眼摧破轮回的根本。轮回的根本是什么?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像黑暗一样,模糊的、看不到的东西,有金刚法眼能看到:噢!那个是无明烦恼。然后可以断除它。

“无余教乘赞德藏。”所有的法门里面都赞扬的,每一个法门都赞扬的法就是空性智慧,小乘的法门也赞扬空性智慧,大乘显宗的法门也赞扬空性智慧,大乘密法也赞扬空性智慧。所以这里说空性法门是“无余教乘赞德藏”。菩提心这样的,大乘显宗密宗的法门赞扬菩提心,但小乘的法门里面没有赞扬。空性智慧,三乘法门都赞扬的赞德藏。

“除痴迷暗最胜灯。”除掉迷信的黑暗,除掉愚痴的黑暗,这种除掉愚痴黑暗的最胜灯就是空性智慧。

“知此求脱诸贤善,深道力力勤观修。”用各种方式方法把空性智慧修好。要修空性智慧,首先要得到禅定,禅定的基础上面再修空性智慧,修出来的是真正的空性智慧。宗喀巴大师就这样修出来空性智慧,证悟了空性,宗喀巴大师41岁现量地证悟了空性。《菩提道次第摄颂》是他56岁那年写的,证悟空性很长时间后写的,这个要知道。宗喀巴大师说,我就这样证悟空性过来的,这样修智慧过来的,你们也要这样修。

唯独制心禅定修,深知无力断轮回,

离止道唯甚深慧,任作观修不摧惑;

是以善修空妙慧,骑乘不动寂止马,

离边中观智利器,终竟缘执悉坏灭;

如理观证深广慧,如证智力遍广修,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唯独制心禅定修,深知无力断轮回。”只修禅定,断轮回不起大作用,只修禅定,断轮回是不可能。只修禅定,成就四禅八定的外道都有,但他们的轮回没断,他们没有脱离轮回,因为他们没有空性智慧。这里说的是,只修禅定是不可以的,一定要止观双运才能断轮回。还要修空性智慧,没有禅定的基础修空性智慧,这种空性智慧也是不可能现量证悟空性。

“离止道唯甚深慧。”离止”是什么?止是禅定,离开了禅定之后,再修甚深智慧,修也不成就。所以一定要止观双运。“任作观修不摧惑。”这种离开禅定的智慧也摧坏不了烦恼,所以止观要双运,止观双运很重要。

“骑乘不动寂止马,”一个人骑了一匹马,手中拿一个利器敲打马,这样的话,就走得很快。修中观法门的时候,远离二边,远离断边和有边。有边是什么?有,一切法是有的,真实是有的,但我现在认为的有,或者是我的思想当中存在的,我的看法、我的理念那样的有,不存在。它的存在和我的认知的存在,两个有区别。我们现在说的有边是什么?就是我认为的存在。他是个坏人,我认为是坏人,他就是坏人,其实你认为的坏人,不一定是坏人,你认为的好人也不一定好人,但你这样认为,你这种认知,你确定是正确思路,这样确定的时候,你就堕落了有边。断边,我认为的这样不存在的话,肯定不存在,我的认知有错误的话,一切法都不存在,你这样认为的话,你堕落了断边,更惨。法是存在的。要走中间道路,中道很重要的。

“离边中观智利器,终竟缘执悉坏灭。”空性法门证悟的时候,思惟的时候,要通过九种逻辑来思惟。通过这些逻辑来思考才能认识真正的空性,所以“如理观证深广慧。”这里讲的“深广慧”就是这九种逻辑、九种正理:缘起理,一异推理,四理推理,金刚屑推理,等等有九种,深广慧讲的是这个。

“如证智力遍广修。”这样修才能证悟空性。宗喀巴大师说我是这样修,你们也这样修。

接下来是:

制心一处自得定,所缘如理而观照,

各自成证得空慧,不动极坚而安住,

斯定愈坚止观二,双运勤修太奇妙,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只修禅定,禅定成就也是非常好,但禅定的基础上面没有修空性智慧,还是断不了烦恼。现在要修什么?鼓励大家修止观双运。先成就禅定,再修空性,再思惟空性。禅定的基础上面思惟空性,然后修止观双运。修止观双运成就是法中最奇妙的法,最殊胜的法。

宗喀巴大师说,我是修止观双运成就的,你们也修止观双运成就,说的是这个。

下面是:

等持观法空虚空,后得观法空幻术,

方便智慧互摄修,赞此菩萨到彼岸,

证已永绝一方道,斯乃贤善佛子行,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修止观双运,真正证悟空性的时候,空性的这种状态是什么?内心的状态,像十五的凌晨一样,太阳、月亮、黑暗都除掉的,这种时间就是凌晨。凌晨,也没出现太阳,也没有月亮,月光也没有,然后黑暗也没有,十五的凌晨的这种状态是空性的一个状态。暂时先这样讲一讲,不是这么简单。证悟了空性的禅定,入空性的禅定,定中是这样的。出定了之后,一切法都是如梦幻泡影,就象做了一个梦一样,一切法都是魔术家演出来的那样,他有这种感觉,这是“后得”。然后你要禅定跟后得互助来修行,才能到达彼岸,这是佛子行中最重要的。只修空性的禅定,不修后得法还是不行的,后得法跟空性的禅定两个都要修,这样才能真正地成就。宗喀巴大师他自己这样修出来的,大家也要这样修。

上士道讲完了,下面讲密乘道。

如斯因乘与果乘,二大胜乘诸共道,

具已善巧阿阇黎,如理依趋四续海,

尽其口诀依勤修,暇身妙义斯得圆,

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显宗叫因乘,密宗叫果乘,也叫金刚乘。因乘和果乘要双运,要双修。因乘和果乘共同的道是什么?三士道。三士道是因乘和果乘共同的道,这个修完了,一定要找一个金刚上师,这里说的“善巧阿阇”是金刚上师。在金刚上师面前,受灌顶,受了灌顶学习什么?学习密宗四续: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密宗四续要好好学。密宗四续学习了之后,你三士道圆满,密宗四续圆满,这样的话就显密全部圆满了,你的人身就是显密全部学习圆满,闻思圆满,修行圆满的人身。如果在口传恩师的恩德下面,一切显密法门得到了,这样的暇满人身“妙义斯得圆”,是最圆满的暇满人身了,你这个暇满人身,从闻法的角度来讲最圆满了。修证的角度来讲怎么样,还要自己看。“我恒如斯而勤行,志求脱者当策励”。

然后:

造论为己修心用,兼亦饶益他贤善,

诸佛欢喜圆满道,易解演教善功德,

普愿法界诸含识,斯此善道永不离,

我恒如斯而祈愿,志求脱者作愿持!

宗喀巴大师说,我写这个《菩提道次第摄颂》,第一,为了自己的修行增长而写。第二,能利益善根者而写。有两个作用,自利利他的作用。三士道是诸佛如来欢喜的法门,诸佛如来欢喜的这种法门、这种道,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家写了这个偈颂。写这个偈颂的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永不离师,能遇到上师,永不离师。我是这样回向的,你们也这样回向,就是这个意思。

《菩提道次第摄颂》,最起码也要花三天的时间讲,才能明白一点点,花七天的时间讲,那真明白了。这次你们有了一个传承,这是讲解的传承。从此以后,三士道有了讲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