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讲解

2024-09-22 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1727165703394.jpg

印度灵鹫山讲经台


1727165842893.jpg

舍利弗尊者


1727165879671.jpg

玄奘法师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这次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下简称《心经》)。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多年前诞生在印度的蓝毗尼,29岁出家,35岁成了佛。成佛的那年农历六月初四,初转四谛法轮,度化了无数个众生。成佛的第二年,在灵鹫山上二转无相法轮,《心经》是二转无相法轮的内容。

《心经》是释迦牟尼佛36岁那年讲的。讲《心经》的时候,他的眷属里有菩萨七万七千个,阿罗汉两千五百个,凡夫、四众弟子有无数个,还有无数个天人,都集中在印度的灵鹫山上。这个灵鹫山,现在看是一个小小的山坡,没那么大,可能容纳两三百个人。然而佛力不可思议,佛的加持力能容纳那么多众生在这个地方。

《心经》属于《般若经》。《般若经》包括《大般若经》六百卷,共十二本。除了这个,《般若两万颂》两本,《般若八千颂》一本,《金刚经》也属于《般若经》,属于《般若经》的“般若母子”总共有十七本。

通常释迦牟尼佛讲经传法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先到讲经传法的地方,然后给释迦牟尼佛献宝座,释迦牟尼佛坐在宝座上传法。但《般若经》讲法的时候,讲《心经》时,释迦牟尼佛亲自献宝座,然后自己坐上宝座讲经传法。弟子们问:“为什么佛讲其它经文的时候,弟子们献宝座,讲《般若经》的时候,佛亲自献宝座?”佛回答:“《般若经》是诸佛如来都要尊敬的法门,诸佛如来都是从《般若经》修行修出来的,所以我也要尊敬《般若经》。因此讲《般若经》时,我亲自献宝座。”《般若经》就是这么殊胜!

《般若经》的内容分显义和隐义,显义讲的是空性,隐义讲的是道次第。可以说《心经》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

虽然是《般若经》,但不一定是精华。比如《金刚经》是《般若经》的功德文,它讲了《般若经》闻、思、修的功德,讲《般若经》听闻有多大功德,学《般若经》有多大功德。讲四句《般若经》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切如来的功德,三千大千一切世界盛满七宝供养一切如来功德很大,但《般若经》闻、思、修的功德超过这个供养的功德,主要讲这个。布施里的两个布施,《般若经》的功德超过这两个布施的功德:第一,功德超过财布施;第二,功德超过无畏布施。假如有一个人,为了救度众生,把肉身布施给众生。假如他每天能化出恒河沙那么多的肉身,早上布施恒河沙那么多的肉身,中午布施恒河沙那么多的肉身,晚上布施恒河沙那么多的肉身,功德很大。但《般若经》闻、思、修的功德,超过这个功德。整个《金刚经》是功德文。

《心经》不一样,《心经》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非常殊胜。《大般若经》六百多卷全部浓缩到了《心经》里,所以《心经》是非常殊胜的一个法门。《心经》从梵文翻译为各种文字,梵文翻译到藏文版的,梵文翻译到汉文版的。梵文翻译到汉文版的总共有十一版,现在留传下来的有七个版本,其它版本已经消失了。现在有的这七个版本,翻译的内容里有差异。正行内容没有差异,但咒语、前行、结赞有一些差异。《心经》最初翻译为汉文版是鸠摩罗什翻译的,比玄奘法师早两百多年。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回来,再次翻译《心经》,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只有正行,没有结赞,也没有前行。这个正行只有二百六十个字,现在汉地大家念的大多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

前行里讲什么?前行里讲的是,释迦牟尼佛讲《心经》的地方就是灵鹫山,释迦牟尼佛坐在宝座上,身体里发无量的光芒,度化了六道众生。无论《心经》还是《般若经》《大般若经》都比较长,从开始讲到结束为止,假如有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地狱众生不受苦,饿鬼众生不受苦,畜生道也不受苦,人道里聋哑人都能听到声音、能说话,六道众生的苦都会停止。结束之后,业力不可思议,地狱众生又要受地狱之苦,饿鬼众生受饿鬼道之苦。开始到结赞为止不受苦,这是法力无边,法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的身体里发无量的光芒,度化众生。这时候释迦牟尼佛入禅定,他定中加持观音菩萨,也加持了舍利弗。舍利弗有的翻译为舍利弗,有的翻译为舍利子,是同一个人,是佛身边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子、观音菩萨被加持之后,才完全懂得佛的密意,佛加持他们要干什么就清楚了。清楚了之后,舍利子的任务是什么?要向观音菩萨问空性问题。观音菩萨的任务,要回答问题。佛加持他们两个怎么问,怎么回答,全部加持好了。前行,是佛的加持。之后,正行开始是他们两个的问答。

正行: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音菩萨,我们通常是翻译过来的,藏文的翻译都是“观自在”,“观音菩萨”比较少。

“观自在”的“观”,是用一千个眼睛时时刻刻看六道众生,关注六道众生。六道众生有什么样的痛苦,脱离痛苦的时间到了没有,有什么样的烦恼,断烦恼的时间到了没有,观的就是这个。

“自在”,观音菩萨有八大自在的功德:身自在,身体化什么样的众生,什么样的相都可以,庄严相可以,丑陋相也可以,各种众生相都可以;语自在,要讲什么样的语言都不用学,自然能讲;意自在,他的心在智悲上、大悲上如如不动,没有烦恼;业自在,度众生的事业自在,假如你有信仰,你有很大的信心,观音菩萨的加持力马上来帮助你;还有神通自在等,他有这样的八个自在。

“菩萨”,菩萨是梵文直译过来的,梵文是菩提萨埵。菩提是断证,断烦恼,证悟空性。菩提是直译,最准确的读音是“budi”,也不是菩提。萨埵,度众生非常勇敢的意思。菩提萨埵的简称就是菩萨。观自在菩萨就是这个意思。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行”,是菩萨的六度万行。菩萨要做的事情就叫行,菩萨要做的主要行就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还有发愿、方便等等。

“深”,六度万行里最深的是什么?就是空性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最深的。为什么深?空性,语言很难表达。自己证悟了空性,自己的境界也是说不出来的,语言比较难表达。所以以前的大成就者们讲空性的时候,很难懂,除了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不一样,他是诸佛如来的智慧化身,文殊菩萨的真身再来的,所以他能表达空性,因此就叫“雪域智严宗喀巴”。“雪域”就是藏地,整个藏区所有智者头顶上的“顶严”就是宗喀巴大师,他如智者们头顶上戴的如意宝一样,最殊胜的就是宗喀巴。空性非常难表达,所以就叫“深”。

“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从轮回的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就是般若智慧,用般若智慧可以到解脱的彼岸,能得到解脱。能够解脱的智慧就叫般若智慧,也叫空性智慧。

这里简单地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音菩萨观空性、缘起性空的时候。“时”就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他能看到什么?“照见五蕴皆空”。他的空性禅定中,看到的五蕴全部是空,色、受、想、行、识全部是自性空。这里“照见五蕴皆空”,不是他空,也不是自空,是自性空。他空是什么?这个桌子、茶杯的空,叫他空。自己没有了,就自空。这里说的不是他空,不是自空,是自性空。

什么叫自性空?常一自在的空。诸法、五蕴全都是常一自在的空。色、受、想、行、识,五蕴全都是常一自在的空。常,是永恒。一,是独立存在的意思。自在,无缘起的意思,没有缘起,没有因果。

自性空是常一自在的空。比如,五蕴里的色、受、想、行、识。色,我们的肉体就是色,眼睛能看到的一切都是色;受,苦乐的感受;想,就是思想;行,肉体当中的空,鼻子里的空、耳朵里的空、肠胃里的空全部叫行;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叫识。五蕴是无常,它不是有常的东西。常的空,是无常,比如我们看到的肉体就是无常。“一”的空,它是独立存在的空,没有一个是独立存在的。人的手、脚、头等,很多东西组合才能形成肉体,皮肤、骨头、血、肉等组合才能变成肉体,没有一个“一”。佛经里不分的东西就叫“一”,不是我们通常讲的简单的一个“一”,无分的东西就叫“一”。没有一个无分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分的,可以分出很多很多。比如,一粒沙子里的原子、量子,可以分很多,一切都是有分的东西。“自在”一切都是无缘起的话,就是自在或者是自主。一切都是有缘起的,因果缘起或者是有分缘起。因果缘起的话,因缘结合才能有这个东西。

这里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空就是自性空。首先大家有个概念,空就是自性空就可以了,以后慢慢自己的福报达到一定的层次,业障消到一定的层次,能得到佛的加持力,再学习缘起性空法门。《般若经》学习得比较好一点,慢慢才能理解空性法门,慢慢才能证悟空性法门。现在师父给你种一个种子,比较准确的一个种子种下去,就可以了。有了这个种子,慢慢会发芽结果的。这个空不是没有的意思,它是自性空的意思,要明白这个。

度一切苦厄

证悟了空性,《心经》的闻思修能够度一切苦厄。“苦”就是痛苦,“厄”就是烦恼。什么时候证悟了空性,就断掉一切烦恼,脱离一切痛苦。

没证悟空性之前念《心经》,《心经》的闻思修可以消除很多痛苦,也可以减少很多烦恼。通常遇到各种问题、障碍的时候,马上念《心经》加排魔仪轨,这样效果很明显,很快的。《心经》加排魔仪轨,别说一般的凡夫,哪怕帝释天,三十三天的天王,他遇到了天子魔,天子魔比帝释天还要厉害,他没有其它的办法,也是念《心经》排魔能排出去。我们遇到各种障碍的时候,念《心经》加排魔仪轨,你要相信一定能减少各种痛苦,除掉各种障碍,《心经》非常殊胜。

“度一切苦厄”,这是《心经》里讲的功德,佛讲的不虚,它是真实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佛身边智慧第一的弟子。佛身边有两个阿罗汉最厉害,智慧第一是舍利子,神通第一是目犍连。观音菩萨对智慧第一的舍利子说:“舍利子 色不异空”,你证悟空性的时候,色就是空。

“色”,它本来没有自性的,我们现在对色有著相,对色有执著。这种情况下,色有自性。我们看一座山,或者是一块大石头,我们一定会觉得这块大石头已经有了几万年,有了几亿年,这么长时间它没有变化,它一直就是这样的,有这种念头,这种观念就已经有了常,是一种著相。其实这块大石头里的量子、分子、原子在不断地变化。但这个变化是微小的变化,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出来的,看不出来这种变化的情况下,凡夫觉得这是永恒,这是有常的东西。什么时候人家炸掉了这块石头,凡夫又觉得这是无常的东西,暂时可能是有常,实际是无常的东西。凡夫是观念在变化,实际它一直以来都在无常。凡夫有著相,对相的执著性很强,所以他心目当中有自性的。这里说“色不异空”,证悟空性的人看色就是无自性的。“空不异色”,自性空才是真正的色,如果自性不空,这个色不会存在。

它为什么存在,就是自性空,一般人很难理解。佛教有四部,四部里龙树菩萨说:“三宝自性空,佛菩萨自性空。”有部派和经部派说:“龙树菩萨,你说三宝无自性,那三宝没有了吗?你说三宝没有了,你执邪见!”就这样骂龙树菩萨。龙树菩萨说:“三宝就是无自性的,有自性的三宝是没有的,你们说有自性的三宝是有的,你们才执邪见。”

这次要讲的是词意上的东西,意义上的东西完全要讲出来,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明白。比如一个种子,小麦的种子有自性的话,它是永恒的东西,常的东西,常的东西无法发芽结果。空性层面讲的话,很多都是比较深,所以很难明白,但是大家慢慢有一个概念,慢慢种一个种子就好。

“色即是空”,色本身是自性空,就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的本性也是自性空,自性空的这种色才叫真正的色,不属于自性空的色是假相的色,是我们看出来的假相的色,不是实际存在的色,是我们的一种幻相一样,假相的色。

这个其实讲的是“人无我”。人有没有“我”?肯定有我,人有我。但是“我”不是我们现在想象当中的这种“我”,我们现在想象当中的“我”,是五蕴里的其中一个,或者是五蕴的组合。是五蕴里的一个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五蕴里的一个“色蕴”就是“我”,肉体就是“我”,从脚底到头顶就是“我”。大部分的外道认为“人有我”,人的“我”是什么东西?他说肉体就是“我”,从脚底到头顶是“我”。有个外道导师这样说了之后,有个小孩子问:“师父,你说脚底到头顶是‘我’,那没脚的呢?”他就很难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假相的我,不是真我。有时候我们认为的“我”,是“我”的感受。“我”生病了,就是痛苦的一个感受。“我”生病了,这时候认为感受是“我”了。五蕴分开认为的“我”是假相的我,五蕴的组合认为的“我”也是假相的我。那什么是“真我”?五蕴上安立,名言上存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亦复如是”,五蕴全都是这样。这句话其实讲的是“人无我”。里面隐藏了什么?声闻乘、缘觉乘都隐藏在这里面,声闻乘的道次第,缘觉乘的道次第。

声闻与缘觉主要修的就是人无我。什么时候发了出离心,入了声闻乘或者缘觉乘,之后资粮道修圆满了,在加行道时,开始比量地证悟人无我,一切烦恼都彻彻底底地压下去了。在见道的时候,现量地证悟了人无我。烦恼分两个,分别烦恼和俱生烦恼,现量地证悟了人无我之后,分别烦恼全部断掉。然后继续修人无我,是修道。修道继续修,俱生烦恼全部断除。最后是无修道,证悟了阿罗汉果。这背后隐藏的是声闻五道和缘觉五道。

修大乘佛法,人无我、法无我,两个正见都修,两个都是空性。应成派的角度来讲,人的空性,就叫人无我;法的空性,就叫法无我。应成派以下,人无我和法无我不一样,人无我是补特伽罗,讲的是人的真相,法无我讲的才是空性。应成派以下讲的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但实际有很大区别。应成派以下认为什么?声闻、缘觉能证悟人无我,但没有证悟法无我。应成派以上认为,无论声闻、缘觉还是大乘菩萨,人无我和法无我全部要证悟,人无我是空性,法无我也是空性。不同的是,人的空性叫人无我,法的空性叫法无我。

讲这些有什么好处?加持力很大,能除掉一切障碍,然后能够真正加持这个地方。但是人们听这个很难听明白,有时候听来听去,感觉前后讲的有矛盾,慢慢讲到深入的时候,越来越糊涂,越来越迷茫,会变成这样的。空性法门没有深入的基础,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前面讲了人无我,“是诸法空相”这一句讲了法无我。道分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有声闻五道、缘觉五道、大乘五道。声闻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缘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菩萨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没有菩萨无修道,菩萨四道,大乘五道,要明白这个。无修道的时候不是菩萨,他成了佛。

不管入哪个道,资粮道之后修的就是加行道,加行道开始,大乘佛法是证悟空性,但证悟的这个空性,是比量地证悟空性。比量地证悟空性与现量地证悟空性有什么区别?比量地证悟空性,靠文字,靠闻法,然后再思惟,自己脑海里面出来的这个空性,就叫比量地证悟空性。

比如说没有去过拉萨的人,别人跟你讲拉萨:拉萨有布达拉宫、三大寺院、大昭寺、小昭寺、下密院,等等讲了一大堆。你脑海里出来一个画面,然后你再介绍拉萨的东西,脑海里出来的那个拉萨,就是比量地证悟。你真正到了拉萨,那个才是现量地证悟,现量地知道。现量跟比量有这个区别。

加行道是比量地证悟空性,见道开始,现量地证悟了空性。“是诸法空相”讲的是法无我,后面隐藏的是加行道。菩萨加行道有数不完的功德。

菩萨见道的功德更数不完,简单地讲一下。一弹指的时间可以分三百六十五个,其中一个就是刹那。见道位的菩萨,刹那能化一百个化身,都是自己能看得着、摸得着的化身,不是脑海里想一下那么简单的。他能化,我们凡夫有没有福报看到是另外一回事;假如他化的这个化身,有缘的众生在的话,刹那能度一百个众生;然后刹那可以进入一百个佛的净土上;刹那一百个佛讲的经他能听,不仅仅听,刹那能记下来一百个佛讲的经;把一百个劫加持到刹那的时间,刹那的时间加持到一百个劫。他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佛讲法的灵鹫山那么小的地方,可以容纳无数个众生,这个就是佛力加持。不用说佛,成就很高的加行道菩萨把小小房子加持之后,也能容纳一、二千个人。

曾经米拉热巴尊者跟他的大弟子惹琼巴,惹琼巴对米拉热巴尊者有退心的状态发生过三次。有一次,米拉热巴尊者显神通的时候,这种神通就像魔术一样,这个神通其他的师父都没显出这样的,他却经常显这样的,惹琼巴心想“他是不是外道?”这么一个退心出来。米拉热巴尊者要纠正他的信念,然后带他去一个地方,要经过一个大草原。那个大草原中间没有人家,也没有躲雨的地方,到了这么一个地方,下起了冰雹。下冰雹后,突然米拉热巴尊者不见了。冰雹砸到惹琼巴的头,砸得很厉害,差不多要晕过去的时候,他大声喊:“师父,师父,你在哪里?”米拉热巴尊者说:“你在冰雹当中干什么?我在这边。”声音能听到,人看不到,就到处找。看到一个牛角,米拉热巴尊者在牛角里,牛角没变大,米拉热巴尊者没变小,不可思议的功德,大成就者才有这样的功德,才有这样的力量。米拉热巴尊者说:“外面这样下冰雹,慢慢会越来越大,你钻进来。”惹琼巴怎么钻也钻不进去。之后他就相信,师父的神通不是一般的魔术,是真实的。这是到了比较高的境界的时候,才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

见道位菩萨把一百个劫的时间变成一刹那的时间,一刹那的时间加持到一百个劫,非常不可思议!

见道位菩萨这样的十二个功德各有一百个;二地菩萨十二个功德各有一千个;三地菩萨十二个功德各有一万个;四地菩萨十二个功德各有百万个;五地菩萨十二个功德各有千万个……就这样不断地增长。

我们通常遇到很多人不懂得菩萨的这些功德、这种境界,很多人认为自己是等级菩萨,一地菩萨来的,二地菩萨来的……,全都是幻想。一地菩萨位到了成就已经很高了,一地菩萨位的菩萨走到哪里,谁遇到,会自然减少他的烦恼;走到哪里,就消除哪里的灾难,就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功德。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这个讲的是修道。这里面又讲色、受、想、行、识。然后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个讲的是十八界。十八界是什么?眼耳鼻舌身意,色是眼睛看到的东西,眼睛和眼识结合能看到色。这里面有一个修法是什么?眼睛和眼识结合能看到色的时候,凡夫看到的只有三个状态:看到好的色起贪心;看到不好的色起嗔恨心;看到不好不坏的色,就是无明的状态。就是贪嗔痴,一定会起烦恼。

你要修行,最简单的修行,眼睛结合到眼识看到色的时候,看到好看的不要贪,这个时候要注意贪。不好的东西看到,这时候注意嗔。一般痴是很难断的,但最起码也要注意把贪跟嗔这两个压一下,就是一个修行。耳朵和耳识结合到声,好听的声音,人家赞美你,你可能起贪;人家骂你的声音,你可能起嗔恨心。这是最容易起的,这个一定要注意。人家骂了你,你当做它只是一个声音,就不怕。你不当做它是声音,当做它是伤害你的东西,这时候真的能伤害你,骂的声音、冤枉的声音比兵器还要厉害。你把它当做真正的一般的一个声音,它就不厉害,它没有能力。看你心里的那种执著心是怎么执著的,没有这种执著就不怕。鼻子和鼻识闻到香,很香、很好的东西会贪,很臭的东西会起嗔恨心。舌头和舌识结合到饮食,好的会贪,坏的会起嗔恨心。身体和身识结合到触的东西的时候,也会起贪嗔痴。修行人这些方面要注意。

这些贪嗔痴要断掉,最彻底的方法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是无自性,明白了就不起烦恼。然后,“无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无自性,明白了就不起烦恼。“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无自性,明白了就不起烦恼。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这里讲的是缘觉十二缘起的修行。十二缘起就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缘起都是无自性的。

通过十二缘起的修行,能找到轮回的根源,轮回的根源就是“无明”烦恼。我们无始以来各种烦恼,所有烦恼的根,就是无明烦恼。

“无明”烦恼造了“行”,行就是业,善恶业。无明烦恼造的善业也有,贪轮回里的天界,贪轮回里的各种受用积福报也是无明烦恼。轮回里造了杀生等各种业障,这个也是无明烦恼造的。无明烦恼造的业,有善有恶,要明白这个。“行”就是善恶业。有了出离心,有了空性正见开始,脱离轮回。从这里开始造的业,不是轮回的因,是超越轮回的因。这之前你造的善业,让你往生善道,也是轮回;你造的恶业,让你堕恶道,也是轮回。轮回有六道轮回,要明白这个。

烦恼染垢的灵魂,业染垢的灵魂,就叫“识”。

为什么叫“名色”?轮回里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只有名,没有色。所以无色界众生就叫名,没有色。所以名、色,这两个合在一起,可以选择。色界跟欲界众生有色,有身体,不仅仅有名,有身体,就叫“名色”。染垢的灵魂入胎了,慢慢形成身体就叫“名色”。

眼、耳、鼻、舌、身、意大概形成了就叫“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形成以后,要出胎就叫“触”。

出胎后,眼、耳、鼻、舌、身、意要接触到外境色、声、香、味、触、法,这个之后出来一些感受就叫“受”。眼睛接触到色,耳朵接触到声,鼻子接触到香,舌头接触到味,身体接触到触,意识接触到法。这个接触的过程当中有感受,这个感受就叫“受”。

这个感受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是“爱”。色里好看的这个人我喜欢,声音里这个声音我喜欢听。把喜欢的东西选出来,这个就叫“爱”。

感受到了喜欢的色、声、香、味、触、法,喜欢的这六个东西出来了,感受到了之后“取”,就是选择选择了这个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要追求这个东西。

追求这个东西的过程当中会造业,造了业,就叫“有”。

造了业之后,业力又要轮回,又要“生”。

又要死,又要老,“老死”。老死为什么合在一起?人死不一定老,年轻的时候死掉的也有,所以“老死”合在一起。

这就是生命源头,一步一步我们怎么来的,十二缘起顺着就这样。

然后倒推,“老死”从哪里来?“生”中来。“生”从哪里来?前世造了“业”,才有今生今世。比如前世造了恶业,堕恶道的“生”。前世造了善业,有善道的这个身体“业”中出现。这个“业”从哪里来?选择了“取”,追求了“爱”,追求爱的过程中造了业。追求爱怎么来的?知道了爱,感“受”到了爱。这个感受的“受”从哪里来?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接触之后,就感受到了这个。如果接触不到,感受不到。比如一个瞎子,他的眼睛和眼识接触不到色,他面前各种漂亮的东西,漂亮不漂亮他选不出来,他就没有这种选择,他有选择的话,也要人家给他指导的情况下。然后“触”从哪里来?人从娘胎生出来了之后才接触。胎中的这个人,怎么会有六“识”,怎么会生出来?“六入”圆满了眼、耳、鼻、舌、身、意圆满了才能生,没圆满不生。然后这个怎么圆满的?胎中有了这个“名色”。怎么会有“名色”?父母亲的精液当中入了灵魂,有业力的灵魂,有烦恼的灵魂,灵魂入胎了。灵魂从哪里来?灵魂为什么是染垢的灵魂?它是有业障的、有烦恼的,因为它有烦恼。它为什么有烦恼?烦恼的根源就是“无明”烦恼,它没有断过无明烦恼,所以有这些。

这样顺势修、逆势推。顺势修也能修出很多的正理,逆势推也能推出很多的正理,也能修出来很多东西。

佛圆寂之后,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存在五千五百年,五千五百年之后,在我们共同的人间,我们凡夫当中,正法就灭了,没有了。但在净土上,在其它的世界上,还有正法存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五千五百年之后就不存在了。但是佛法灭法之后,有些人前世发的愿力很强:假如我正法在的时候不能成就,正法灭了我也一定要修十二缘起成就。发过这种强大的愿,为愿力成熟积了很大福报的这种人,灭法之后他们也会诞生在人间慢慢长大,虽然遇不到佛法,他们能看到坟墓当中骨头,这个骨头从哪里来?人死了。这个人怎么死的?“生”。这生从哪里来?造了“业”。一直这样推,推到无明烦恼去然后断无明烦恼的法,愿力也能修出来,这样成阿罗汉果的有,这种就叫缘觉阿罗汉。

燃灯佛的佛法灭掉之后,也有五百个人修成缘觉阿罗汉。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时候,这五百个缘觉阿罗汉说:“从此以后我们不在人间,人间正法明灯出现了,我们不存在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完成使命,我们要圆寂。”释迦牟尼佛一诞生他们全部圆寂了。这是修十二缘起的。

十二缘起也是无自性的。修大乘佛法的人修什么?从“色”到一切了知为止统统都是无自性的,从“色”到一切了知为止要讲的法有多少?十二缘起、五蕴、十八界等等有一百多种。这些统统都是无自性的,讲的法就是这个。

无苦集灭道

这是讲四谛法门,声闻道主要修四谛法门“无苦集灭道”。苦就是苦谛。六道众生的总苦、别苦全部是苦。六道总苦有六苦。六道众生各个都有各种痛苦,这个就叫六道别苦全都是苦谛,苦谛要认识。

集。烦恼和业就叫集。烦恼有六根本烦恼,二十个随支烦恼,八万四千种烦恼。业有十恶业十善业等等有很多业。十恶业,要消除这个业障、烦恼,要断掉业障。集要断。

灭。灭要得到。灭了烦恼得到真谛,得到解脱就叫灭谛。阿罗汉果位就是灭谛。

道。道要修。要修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这些法也是无自性的,如果觉得哪种法有自性的情况下,就不能成就,不能在空性层面成就,因为那个东西把你卡住了一切法全都是无自性的,要懂得这个。

无智亦无得  亦无所得故

“智”就是智慧,“得”就是得到的果报。三乘果报声闻阿罗汉果、缘觉阿罗汉果、佛的果位“得”就是三乘果位。三乘智慧也是无自性的,三乘果报也是无自性的,讲的是这个。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心无挂碍。”如果心中没有挂碍,心中没有烦恼,外面绝对没有恐惧。“无有恐怖。”“恐怖”就是各种障碍,各种痛苦。若内心没有烦恼,绝不会有痛苦,绝不会有恐惧,绝不会有障碍。说明什么?你的痛苦,你的障碍,你的恐惧统统都是烦恼造成的。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有三种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涅槃。有余涅槃是什么?证了阿罗汉果,肉体还在,这就叫有余。虽然证了阿罗汉果,前世的业力带来的肉体还在。阿罗汉涅槃之后,前世的业力带的肉体都放弃了,这个灵魂形成意识智慧光体走了,就叫无余涅槃。无住涅槃,是最高的空性境界,就是究竟涅槃,是佛的涅槃。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三世诸佛。”这里说的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已经得到了。未来的佛有两种:已经成了佛,未来再出现人间转法轮的贤劫千佛里,弥勒佛既是过去佛,又是未来佛,已经得到涅槃果;我们凡夫未来某某时代会成佛,也是一种未来的佛但是未来能成佛的人不是未来佛,未来佛已经是佛未来能成佛,这两种有区别。我们讲《吉祥经》的时候,过去佛的吉祥来,现在佛的吉祥来,未来佛的吉祥来,未来佛都是贤劫千佛里的,现在是第四尊,将来的九百九十六尊佛都是未来佛,都是已经成了佛的。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圆满果就叫三藐三菩提,等于佛的果位。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这个“大神咒”是玄奘法师加进去的,一般藏文版没有,其他很多也没有,“大神咒”汉文版才有,但是“大神咒”这个意义《般若经》是有的,词没有。意思是什么?《心经》及《心经》的咒语,念这个、思惟这个,“大神”是本尊,就等于念了本尊的咒语一样的功德。

“大明咒。”能证悟空性的咒语,《心经》就是证悟空性的咒语,《心经》的咒语也是证悟空性的咒语,就叫“大明咒”,这里的“明”是空性大明白的意思。

“是无上咒。”至高无上的咒语。

“无等等咒。”这个比较难,不平等的人能平等。佛与凡夫不平等,能平等;大成就者与一般普通人不平等,能平等。谁有这个力量?《心经》才有这个力量。以前热罗译师超度力非常大,有一位大比丘诽谤大威德金刚,热罗译师说我一定会七天里把你超度,给你打破瓦法让你超度。然后这个大比丘七天里就念《般若经》,念了七天,热罗译师怎么超度都超度不了这时候,这个大比丘跟热罗译师的境界,《心经》的力量已经让他们平等了。第八天开始他不念了,热罗译师就把他超度了。境界不一样的两个能够境界平等,念的那一刹那,思惟的那一刹那,能平等的这个力量谁有?《心经》才有,“无等等咒”就是这个。

能除一切苦

念《心经》能除一切苦,要相信这个。

真实不虚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达雅他 嘎帝 嘎帝 巴冉 嘎帝 巴冉森嘎帝 波帝 索哈

“达雅他”,就是这样的,如是。

“嗡”,就是这个咒语的带头词。

“噶帝”,走,行的意思。走哪里?走资粮道。“噶帝”加行道,“巴冉 噶帝”见道,巴冉森嘎帝”,修道。

“波帝 索哈”,“波帝”就是无修道“波帝”就是断证菩提,我们说的菩提就是波帝,罗汉的境界、佛的境界都叫波帝。“索哈”,你要行的,就是走,赶快走,马上走,走到哪里?佛的果位。

字面上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样,这里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和咒语,要真正解释的话,八万四千法门全部要解释出来。《心经》咒语我们现在念的这种是非常准确的,汉语版的几个版本加起来,才有现在藏语版的这个完整的咒语,这个要明白。

咒语讲完之后,释迦牟尼佛也出定了,释迦牟尼佛出定之后赞扬观音菩萨,赞扬舍利子:“舍利子,你问的就对了观音菩萨,你回答的就是如是,对了。”赞扬了这两个之后,观音菩萨与舍利子也给释迦牟尼佛说:“拉索。”就是善哉善哉。最后听众们,七万七千个菩萨、两千五百个阿罗汉、凡夫众生、天界众生、四众弟子全部一起赞扬佛,佛的功德不可思议,结赞就是这个。

整个《心经》从头到尾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