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这次讲《初中后善祈愿文》。
释迦牟尼佛曾经讲了四种不可思议:愿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物力不可思议。
愿力不可思议。你经常发愿,你的福报,各种力量,你的愿力成熟了,心想事成。你经常发愿弘法利生,什么时候这个愿力成熟了,你真正能够弘法利生。你经常发愿度化众生,愿力成熟,能度化众生。你发什么样的愿,那个愿力成熟了,就自然心想事成。
佛力不可思议。佛断了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所以佛的力量是无限的,不可思议的。菩萨的力量还是有限,阿罗汉的力量还是有限。为什么?他们还没完全断所知障,所知障的这个阻碍,让各种力量还是有限的。什么时候断了所知障,能力无限,力量变成了无限。一地到十地菩萨万年度化众生的这种事业,佛可能刹那就做完这个事业。佛化化身的时候,可以刹那化出无量无边的化身来度化众生。
业力不可思议。善的力量不可思议,恶的力量也不可思议。小小一个恶业的力量让你变成畜生道,可能堕三恶道。曾经某个人修禅定时,有人念经,念经的声音太大了,修禅定的人就起嗔恨心了,骂这个人“经常像青蛙一样叫”。其实骂一次、两次本来没有那么大的业障,但这种业障的力量让他五百世做了青蛙。小小的善事善业,真正的果报出来了,很多世都会快快乐乐,心想事成。
物力不可思议。万事万物,物质的力量不可思议。比如原子、量子、分子。量子会研制成原子弹,各种科技的力量,让各种不可思议的东西出来。这就是佛讲的物力不可思议。
佛曾经讲了这四种不可思议,这里愿力不可思议,佛教发的愿很多。佛教有大乘佛法显宗和密宗,大乘佛法藏传佛教显宗的部分,发的愿主要有五大愿。
五大愿第一个就是《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里讲了一地菩萨发的十万个愿,《普贤行愿品》真正明白了,你就能明白一地菩萨发的十万个愿。你发这些愿,愿力成熟,你发的愿里讲的这些,你能做得到。
第二个愿是《弥勒愿文》。《弥勒愿文》是弥勒菩萨曾经发的愿,这里主要发六度的愿: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希望早日成就六度,六度能修圆满,主要是这个愿。
这两个愿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讲的愿,是佛讲的愿。接下来其它的愿是菩萨们讲的。
第三个愿是《极乐愿文》。《极乐愿文》是宗喀巴大师写的。曾经宗喀巴大师亲眼看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给宗喀巴大师讲这个《极乐愿文》。然后,宗喀巴大师把《极乐愿文》整理成文字,就叫《极乐愿文》。往生极乐世界,也有不同的很多情况。到了极乐世界之后,有些成就非常慢,慢到无数个劫都不能成佛;有些到了极乐世界,修行成就、成佛都比较快。这个差异从哪里出来?愿力出来的。有些人只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发愿要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是发了,而其它成就的愿,度众生的愿等方方面面的愿没有发,然后到了极乐世界,成就、成佛会非常慢。有的往生极乐世界,他念阿弥陀佛佛号,然后往生极乐世界的愿,特别发愿:到了极乐世界,三士道赶快成就,能得到出离心,能得到菩提心,能得到空正见,能赶快修出来六波罗蜜多,能度化众生,能为弘法事业而做出各种的力量等等,发无数个愿。发了那么多的愿之后,往生了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愿力会呈现。呈现的时候,修出离心,很快会修出来;修菩提心,很快会修出来;修空正见,很快会修出来,否则修不出来。
你虽然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但要发出离心很难。发出离心,要能看到众生的痛苦、自己的痛苦。痛苦当中出离的这个心,要看到痛苦才能发出来。极乐世界看不到痛苦,在极乐世界,自己没有痛苦,连痛苦的名字都没有,怎么能发出来出离心?很难。没有愿力,很难发出来。所以往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发出离心都很难,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上很容易发的,极乐世界上不容易发。你有愿力会很容易发,没有愿力就很难发。
极乐世界的菩萨,用他的神通来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短短时间成就、成佛的人很多,所以他们也发愿:我要去娑婆世界,能得到暇满人身,修行成就、成佛。其实我们人间的几千年,才算极乐世界的一天,它的一天很长。我们人间七、八年成了佛,或者是十多年成了佛,很短暂的时间成了佛,他们都非常羡慕。
所以,《极乐愿文》讲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也要发愿,发各种的愿,发了各种愿,到了那边才能成就、成佛,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第四个愿是《初中后善祈愿文》,也是宗喀巴大师写的。写的时候,宗喀巴大师还很年轻,只有十七岁。这个主要是祈愿:来世得到暇满人身,得到了暇满人身后,无阻碍地出家;出家了之后,能遇到善知识;遇到了善知识之后,闻思修圆满;然后修六波罗蜜多,成就、成佛。非常殊胜的一个愿!
第五个愿是《入菩萨行论》。第十品是愿文,《入菩萨行论》第十品是寂天菩萨写的。这个愿文里,主要是讲三恶道的众生在三恶道里脱离的愿,人道众生从各个困难里、各个痛苦当中脱离的愿。
这五个愿,就叫显宗五大愿。格鲁派的愿文里,就是这五个愿。
在这个上面加很多密宗的愿。密宗五大金刚各个都有愿文:大威德金刚的愿文,密集金刚的愿文,胜乐金刚的愿文,时轮金刚的愿文,大轮金刚的愿文。这些愿文里主要讲的是各个本尊的二次第马上成就,就是为二次第成就发愿的,然后为成佛发愿的。除此之外,密法有四部,有事部各种的愿,行部的愿,瑜伽部的愿,密宗四部都有密法的愿。
《初中后善祈愿文》主要讲能得到暇满人身,得到暇满人身后,无阻碍地出家,这是“初”;出家之后,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识,跟着善知识广学多闻,闻思修,这是“中”;自己修行成就,这是“后”。
至诚礼敬十方诸佛及佛子众
宗喀巴大师、以前的大德们,写任何著作的时候,他们首先要顶礼佛菩萨。看这个著作属于三藏里哪一部?是属于经、论还是律?属于律的话,著作前面的顶礼就是顶礼一切了知,顶礼佛。佛才有定戒律的资格,除了佛,十地菩萨都没有资格定戒律。
属于经的话,要顶礼佛菩萨。为什么?经主要讲的内容是戒定慧里面的定,禅定。禅定,菩萨有,佛也有。讲属于定的时候,顶礼的就是一切佛菩萨。
论的内容,讲的是慧,智慧。讲慧的时候,顶礼文殊师利,文殊才是诸佛如来的智慧化身。
顶礼上有这个区别。这里宗喀巴大师,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如来,顶礼佛子众,佛子就是菩萨。
为度无边众生出三有
净发增上意乐无尽愿
祈请无欺三宝威势众
以大仙力令语成谛实
“为度无边众生出三有”,为了度化无边无际的众生“出三有”。“三有”是三界。希望六道众生脱离三界轮回,为了六道众生脱离三界轮回,“净发”,发清净的愿。“增上意乐”,增上责任心的这种发心上面发愿。发“无尽愿”,发很多的愿。
下面要发的这些愿,希望“无欺三宝”,三宝永远不会欺骗他人,永远是你的依托,永远是你的依靠,所以“无欺三宝”。第一,三宝的加持。第二,“威势众”,威势众就是有能力的护法,护法们的加持。然后“以大仙力”,大仙,佛教里讲了八大大仙,东北区域讲的仙跟佛教讲的仙是两回事。佛教讲的仙是什么?我们人修行成就之后,特别是语成就的,这种人就叫大仙人。佛教里讲的八大仙人,也不是八仙过海的这种仙。这八大仙人是什么?他们都住在须弥山。须弥山有四层,第三层上跟夜叉众生一起住。他们的愿力非常强,语言成就力很高。所以,某一个人祈祷他们,发这个愿:你们帮我发一个愿,让我的这个愿力马上成就。假如他们帮你发愿,愿某某人的心愿如意!语言成就的人发了这个愿,你的愿力会马上成熟,你会心愿如意!有这种能力的大仙就是这里说的“大仙力”,这种愿力的大仙,佛教里讲的也不多,有八大仙人。
这里宗喀巴大师说,我发这个愿,希望八大仙发愿,让宗喀巴大师的这个愿实现。
“语成谛实”,谛实就是真实,就是发什么样的愿,就实现什么样的愿,就叫谛实。
祈愿我于一切生世中
永不颠倒堕落恶趣中
自己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不堕三恶道,这个很重要!你堕了三恶道,再往生善道很难。三恶道众生,不断地在造业,恶道往下比以前前世还差,到最差的地方去。恶道众生往生善道与暇满人身修行成佛,两个比起来,暇满人身修行成佛是非常快、非常容易,又快又容易的事情。恶道众生往生善道,又难又要花很长时间才可以的,要明白这个。所以,宗喀巴大师第一个愿就发永不堕三恶道!
永不出生恶趣诸生处
获得暇满具足之人身
永远也不生在恶道处!不要生在地狱的环境、饿鬼的环境、畜生道的环境。畜生道最大的环境就是海洋,鱼、虾、各种海鲜类的动物全都是畜生道。他就发了这个愿。
然后,自己能得到暇满人身,暇满人身里也是比较殊胜的人身,有八功德这样的人身。
第一,身为男身。身为男身跟女身有什么区别?男身比较容易成就。为什么?男身成就的障碍比较少。男身假如修行了,他的障碍比较少,特别是修气脉明点的时候更少。
第二,有智慧的人身。没有智慧要修行、学习,各方面都比较难。
第三,有说服力的人身。语言比较有说服力。
然后,相貌比较庄严的人身,各方面修行条件俱足的人身。这样的人身得到了之后,修行成就比较快。
暇满人身是成就的根。有了暇满人身才能成就、成佛,没有暇满人身,谈不上成就、成佛。
一个畜生道的畜生身谈不上成就、成佛,地狱众生谈不上,饿鬼道谈不上,天界众生也谈不上。一个三十三天的天界众生,天界众生太享受了!你叫他念经,他就不念。我不用念,我这么顺顺利利,我这么好,为什么要念经?为什么要修行?我为什么要这样?他就是这样,他过得很幸福,所以也不修行。然后阿修罗道,他也不修行,他嫉妒心太重了,恨这个恨那个,经常在嗔恨当中出不来。
只有我们南瞻部洲的人才能修行。人能看到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己的苦、他人的苦,很容易发出来出离心。通常人与人之间是不能依靠的,很难依靠的。要找一个真正依靠,佛菩萨、上师三宝就是依靠,很容易皈依。我们人经常也能看到因果关系,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就出来了。人间能看出来因果关系的方方面面,很容易尊重因果,修因果。只要你有一个师父,你跟着师父去修,师父点拨,你能明白的。
动物都没有智慧,人还是有一点智慧。人有智慧,你讲,他明白。其他众生你讲,他不一定明白。第一,他不一定明白;第二,他不一定相信。你给天界众生教,他不相信。你在天界众生,你说人道很苦,他从来没看到人道众生很苦。头痛,他也不知道头痛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感觉?他不相信还有这样一个东西。你说了,他也不信、也不懂、也不做,所以很难成就、成佛。我们这个人身最要紧的是要得到暇满人身,得到了暇满人身再去做成就、成佛的事情,这是根本。
然后接下来的愿是:
祈愿出生之后即刻起
不贪三有安乐为解脱
宗喀巴大师祈愿:我出生之后即刻不贪三界安乐!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安乐,色、声、香、味、触,都不贪。
很多发这种愿的小孩子,生出来他就不一样。他就不贪其他的东西,他就要精进修法。从小小孩子开始,在藏地有这一种善根的人,从小就合掌做礼拜,坐宝座形状的一些木头的木块上面,或者是土堆起来的这个上面坐着,讲经传法的样子,他就要做这些动作。他前世有这个缘分,就不一样。他从小都不杀生,人家杀生他就阻挡;从小都不说妄语,天性的不说妄语,说的话都是实话;天性的不调拨离间,他就不一样,发过愿的愿力就这样能做到。一般没有愿力,我们大人都做不到,小孩子怎么会做到?小孩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邪淫能做到,不说妄语怎么能做到呢?做不到。但愿力能做到,从小都是为了解脱做事。
秉以出离意乐求梵行
毫无迟疑精进直趣入
就是从小就有了出离心,这种出离是家里的出离心。在家各种烦恼都出来,我要出家的这一种心。在家里,烦恼免不了,世间的事业,世俗的东西免不了。出家可以免去很多的烦恼,也可以免去很多世俗的东西。修行来说,出家身是最殊胜的身。他说从小我要“求梵行”,梵行是什么?不邪淫戒。从来也不要有性关系,这个叫梵行。出家的戒律就叫梵行戒。这个上面是“毫无迟疑精进直趣入”,往这个方向。有些小孩子,在藏区有这样的很多,从小都说“我一定要出家”。独生子,父母怎样阻挡都阻挡不了“我一定要出家,不给我出家我不吃饭。”或者是我经常要跟你们闹,没有办法,送到寺院出家的,有这种。这是什么?人家的愿力。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以后出家的僧人很多。为什么出来这么多出家的僧人?因为这个《初中后善祈愿文》。修行人多念《初中后善祈愿文》,《初中后善祈愿文》的愿力,出家的人就比较多了。
祈愿当我出家剃度时
所有亲眷资财无阻碍
我要剃度出家的时候,亲友无阻碍,家人无阻碍,资财无阻碍。这个资财,有些小孩子,父母要他继承家人的财富,“你不能出家”,有这种阻碍的,我不要有这种阻碍。通常出家人里,比较容易出家的是什么?中层家庭。下层的人很难出家,福报不够,或者是太忙碌了,父母也没有出家的念头。最上层的那种人也很难出家。中层的那些人比较容易出家,出家的阻碍比较小。在佛教历史上,上层出家的比较多,因为这也是一个缘起。释迦牟尼佛本身是一个太子,所以他后面出家的太子、王子比较多。《入行论》的作者寂天菩萨也是一个太子,阿底峡尊者也是一个王子。寂护菩萨,在藏地传戒的第一个传戒师,藏传佛教的第一个师父,这个寂护菩萨也是太子。王子出家的比较多,这也是释迦牟尼佛本人的缘起。本来上层人出家还是难度大。
“祈愿当我出家剃度时,所有亲眷资财无阻碍”,你发了这个愿,不管多高的上层人,或者是最下层的人、中层的,你生在哪里都能出家,要发这个愿!
如愿欲求一切顺缘具
事事如意心想愿皆成
出家的各种缘分俱足。第一,你能找到很好的传出家戒律的师父,能找到一个寺院,然后出家时候的袈裟,这些条件具备,你才能出家。现在袈裟这些,整个社会的条件好,所以比较容易。以前这个是比较难,有些小孩子出家,袈裟没准备好,耽误了两三年是有的,所以各方面的条件具备,事事如意!
祈愿出家之后尽形寿
谨遵和尚面前所许诺
这里说“尽形寿”,我要终生。“谨遵和尚面前”,这里说的和尚是传戒师父。传戒师父面前,师父给我传戒的时候,我所承诺的戒律,我要谨遵,我不破戒,我要清净戒律。师父面前我承诺,比如说受沙弥戒,师父面前承诺:我沙弥戒三十六条戒律要清净,终生清净这个戒律。就这样的承诺,按这个承诺我来清净戒律。受五戒,在师父面前承诺:我终生清净五个戒律。按承诺能清净,功德无量。破了戒律业障很大,所以这个也要发愿,有愿力守戒是很轻松的。在外行人看,出家有各种戒律,这个人生好像是不圆满的,好像是非常非常难,做人比较难,戒律清净很难的感觉。对有愿力的人来说,戒律清净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假如一点愿力都没有的人,守戒很难。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很难,不饮酒也是很难,有愿力很容易的。所以,来世出家要发这个愿。
不论遮制抑或自性罪
一切时中绝不犯过错
戒律分两个:遮制戒,自性罪。自性罪,十恶业就叫自性罪。自性罪,受戒、没受戒的人,皈依、没皈依的,谁做谁有罪过,自然性地有罪过。跟皈依没皈依没关系,没皈依的不知道他有罪,这有个区别。皈依的就知道这个会有罪过,没皈依的他不知道有罪过,其实两个都有罪过。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说妄语、说挑拨离间语、骂恶口、绮语、贪欲、嗔恚、执邪见,这十个谁做谁有罪过,跟出家、不出家没关系,跟皈依、没皈依没关系,是自然性的罪过。你出家了之后,这十恶业自性罪也不能做,要遮止自性罪,要断掉自性罪。
遮制罪是什么?佛制定的戒破了就有罪。佛说:你出家了,我们出家的这个戒律里有这样的戒律,水里面、河流当中不准撒尿,撒尿出家会破戒的,这其实是佛保护环境。你不准乱砍树木,很漂亮的草地不准挖,等等的戒。出家的这个戒你尊重了,环境保护上面很好的,各方面都能做到。那里有一个草地,没有受过戒律的人挖了,也不是说有罪。受过戒律的人,挖这个草地还是有罪过的。佛制定的戒破了,就叫遮制罪。遮制罪不犯,自性罪也不犯,我绝不犯这两种罪,生生世世要清净戒律,发这个愿!这个愿发了之后,你要清净戒律很容易。
愿以梵行身躯依大乘
于诸甚深渊博妙正法
为众母故修持艰难行
历经无量长劫勤修行
出家之后能遇到大乘佛法的比较少。佛教有三大语系: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法,南传佛教是小乘佛法。南传佛教出家人最多,出家人最多的是泰国、缅甸。缅甸有这样的说法,有50万出家人就有50万家金店,金店和出家人是一样的,就是那样的出家人很多。泰国、斯里兰卡等等这些都是南传佛教。南传佛教的出家人特别多,但他们没能够遇到大乘佛法,他们修的法是小乘佛法。这里宗喀巴大师发愿:我出家之后能遇到大乘佛法,“愿以梵行身躯依大乘”!
“甚深渊博妙正法”是什么?《般若经》。我来世出家之后能学到《般若经》,《般若经》的显义讲的是《中观论》,隐义讲的是《般若论》,《中观论》《般若论》我圆圆满满地都能学到,就是这个意思。
遇到了《般若经》之后,《般若经》修行“为众母故修持艰难行”,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亲,无始以来转世过来时候的父母亲,为众母修《般若经》,为了成就《般若经》,我要历经无量劫修《般若经》才能成就,我也愿意修,有这么一个勇气,发这个愿!要修《般若经》成就时间很长,时间短我能做到,时间长我做不到,这种不行。要成佛的人一定要勇气很大,为了六度万行,菩萨每一个行,要修无量劫才能成就的话,我也愿意修,有这种勇气才能成就,所以这里也发了这个愿!
愿心盈满教证众功德
五根寂静调伏具悲悯
心坚不厌修持利他行
恒为胜善知识所摄持
这里说的是善知识的德相,善知识就是上师。宗喀巴大师发愿,我来世遇到这么一个善知识。他遇到的善知识是什么?“盈满教证众功德”。“教证”,教法,八万四千法门,这是学问上面圆满,广学多闻的一个师父;证法,戒定慧圆满,然后三主要道、六波罗蜜多等各方面圆满,这是证法圆满。教,就是教法。证,就是证法。证法主要是戒定慧,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三主要道。“众功德”,这里有很多的功德,这些功德圆满的师父“五根寂静”,眼、耳、鼻、舌、身五根寂静。五根不寂静的师父,眼睛看到好东西就起了贪念,不好的东西起了嗔恨心;耳朵听到骂人的声音起了嗔恨心,赞扬的声音起了贪心、傲慢心,这样的话五根不寂静。五根遇到五处,遇到色、声、香、味、触不起烦恼,才叫五根寂静。“具悲悯”,有大悲心,有悲悯心,有慈悲心。
“心坚不厌”,这个很难做得到。收了弟子之后,给弟子讲一次他不明白,又要不断地讲,讲完了又有问题,心烦的有很多,作为一个师父不能心烦。利益他人的“利他行”,利他之行是什么?修六波罗蜜多。
我能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这样的师父,我也能跟着这个师父修行。“胜善知识所摄持”,这个师父也摄持我、接纳我,收我这个弟子,我拜这个师父。发这样的愿,来世能遇到非常厉害的师父,非常殊胜的师父!
犹如常啼依止法圣般
不被身命受用所动撼
善巧取悦殊胜善知识
纵仅刹那不使彼不喜
有一个菩萨叫常啼菩萨,常啼菩萨的师父叫法圣菩萨,常啼菩萨是法圣菩萨的弟子,亲近上师要像常啼依止法圣般这样做。法圣菩萨曾经很多年前在峨眉山修般若,法圣菩萨本身是一个八地菩萨,在峨眉山入般若禅定,般若禅定当中待了七年。常啼菩萨从以前的古印度过来,依止法圣菩萨。他来的时候,法圣菩萨还没有出定,要等到法圣菩萨出定,然后拜他为师父,就等了几年。几年之后,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帝释天显灵“你等的时间很长,你的师父七天以后出定。”说了这个。师父七天后出定,师父讲经传法的那个地方全部要打扫干净。他打扫干净了,天子魔知道了这个,天子魔用他的神通力刮大风,沙尘暴过来,打扫的地方全部变成了肮脏,又打扫,又起沙尘暴,又打扫,又起沙尘暴……最终没办法,从山下拉水过来,那边一洒,马上干掉了。这时候,常啼菩萨把自己的血抽出来洒这个地,你敢不敢再起沙尘暴?然后洒了这个血之后再没起沙尘暴。为了亲近上师,自己生命都能付出的那种心态,就要用那种心态来亲近上师。我以后遇到上面说的那样的师父,为亲近上师,生命都能付出去,一切能付出去的心态,我也要亲近上师!讲的就是这个。希望经常能做上师愉悦的事情,上师欢喜的事情,不欢喜的事情刹那我也不做,就是这个意思。
愿解深寂离戏般若义
不被颠倒分别水污染
宛如教诲常啼菩萨般
如是祈其永远教导我
《般若经》的意思非常深。“离戏”是什么?空性是远离各种的戏论。远离烦恼的戏论,远离习气的戏论,远离外境的戏论,远离世俗谛的戏论的这个空性,才是《般若经》的真正含义。然后这个要讲的时候,“不被颠倒分别水污染”。
《般若经》的含义真正能讲的人不多。在藏传佛教界,宗喀巴大师以前,格西叫噶举格西,噶举格西是四部论格西,只有四部论没有五部论,五部大论里哪一部论没有?《中观论》没有。宗喀巴大师开始才有《中观论》,宗喀巴大师拯救藏传佛教有几个方面:第一,戒律层面拯救了藏传佛教;第二,中观正见层面拯救了藏传佛教。以前,藏传佛教《中观论》大德们没有圆满学习的方式方法。宗喀巴大师也靠文殊菩萨,也有一些传承,传承再加深入的学习靠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亲自给他讲。这样深入地学习,之后《中观论》的著作写了很多,《中论》五大著作。这个著作著了之后,藏传佛教的僧人才学习《中论》。宗喀巴大师之前,有些也写了一些关于《中论》的短短的著作,但这些著作里不如法、不如理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宗喀巴大师说:“我以后遇到的《中论》就是《般若经》,就是没有污染过的这种。就像法圣菩萨教导常啼菩萨一样,我的上师也给我这样教,这样教的一个上师永远教导我。”他发这个愿!
凡诸违逆能仁之密意
宣扬常断恶见造作者
彼诸恶友以及恶知识
愿于一切时中不随转
这里一定要知道,善知识要亲近,恶知识要远离。上面讲的是要亲近善知识,下面讲的是远离恶知识。不小心遇到了条件不具备的一些乱七八糟的师父,远离就是了。宗喀巴大师发愿:“凡诸违逆能仁之密意”,“能仁”就是释伽牟尼佛,“违逆能仁之密意”,他讲的法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教法违背的,这种师父的教法不用听,看似正法实际是伪法,讲这些法的师父要远离。
“宣扬常断”,常边和断边。常边,这种师父不理解空性,因此承认一切法有自性的就是常见;承认一切法无自性与无,不能分别的这种师父就叫断边。是无自性,肯定没有,一切都没有。没有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眼睛没有,耳朵没有,空性是一切不存在,前世、来世、三宝都不存在,一切都不存在,这样讲是恶见。要断常见、断恶见,要走到中间道。《心经》里讲“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无”字,如果《心经》翻译的版本是“无自性”,加了一个“无自性”,要明白这个“造作者”,这样就更清楚了。
“恶友”是教你做恶事恶业的人。教你做恶事恶业的师父你要远离,不能为他随转,诈骗、骗子的师父要远离。
“愿于一切时中不随转”,刹那都不跟他们走,就是这个意思。
愿扬清净增上意乐帆
乘驭精进不懈之疾风
巧驶闻思修之船舫已
拯渡有情出离轮回海
现在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船一样,我们的意乐心,我们好的发心就像船上的帆。以前有帆,要风的力量才能走,现在靠发动机来走,我们的意乐心就像一个发动机一样。精进不懈的疾风,有风才能动,才能走。闻思修的轮船能拯救,能把轮回当中的苦难众生渡到彼岸去,要发这个愿!
愿以多闻增上之布施
清净戒律聪明之智慧
皆令吾心相续转增长
远离一切非理诸憍慢
我要学习上圆满。我们修法一定要明白闻思修,闻思修是因果关系,广学多闻之后才能有思惟;有思惟才能有修行;有修行才能有成就;有成就才能成佛,都是因果关系。所以,要修行首先需要学习,广学多闻,学习好了之后再修行。修行的时候修六波罗蜜多,六波罗蜜多里的布施、持戒,最起码戒律一定要清净。然后六波罗蜜多、三主要道,这些修行,这些增长,这样才能通过修行远离各种烦恼。最起码广学多闻之后,会远离部分无明烦恼,不是一切无明。通过学习除掉一些无明,通过思惟除掉一些无明,最终无明的根就是我执、法执,用修行来除掉。部分的无明除掉之后,修行修起来了,傲慢心这些慢慢会消除。没有修行的话,只是有一些学问。特别是广学,我们学习的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学习就是“研究性”的学习,他是研究佛法来学习,不修行只研究佛法,这样的学问越大,可能傲慢心越会增长。不修行的很多学问,最终可能会变成灾难,各种傲慢心,各种嫉妒心都会引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