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嘉措金刚上师
请大家发菩提心谛听!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乐道所缘·噶当噶举格鲁先贤修要语教——三士道·三派上师口授》(以下简称《三派口授》)的缘起。《三派口授》是我27岁写的,现在母华阿尼寺的阿克藏布师父,他看到师父以前整理的一些道次第方面的文字,首先鼓励师父写一个道次第,之后很多弟子都请求写道次第,我就写了这个《三派口授》。这本书主要是把当时上师们讲的道次第的内容记录下来后重新整理,写的时候,上师们讲的法一点都没忘记,上师们讲的每句话几乎都记得,脑海里都还能很清晰地显现出来,所以比较圆满。
写这本书之前,我也得到了相关内容的传承,比如三士道、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导等等道次第的传承。菩提道次第八大引导包括宗喀巴大师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以下简称《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以下简称《略论》)、《菩提道次第摄颂》三大引导;四世班禅大师洛桑确吉坚参写的《安乐道论》;五世班禅大师洛桑益西写的《速道》;三世嘉瓦仁波切索南嘉措写的《道次第·纯金》;五世嘉瓦仁波切阿旺洛桑嘉措写的《文殊口授》;达波·昂旺札巴写的《善说精髓》。
我曾经在雍增法王面前得到了八大引导的全部传承。除此之外,在尕藏曲松上师面前也得到过《广论》、《略论》等等的传承,特别是尕藏曲松上师给我传授《广论》,传授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广论讲得非常详细、非常圆满,《略论》的传承、引导,也讲了很长时间,传了很长时间。在洛桑多杰上师面前得到过《速道》的传承。在益西嘉措法王面前得到了《安乐道论》和《霞玛道次第》等等的传承。
藏传佛教中写佛法的论著,特别是关于道次第的论著,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内容精通。第二,传承一定要圆满。第三,上师或佛菩萨允许。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写佛教的书、佛教的论。我写了《三派口授》后交给雍增法王,雍增法王看后,补充并修改了一些内容。《三派口授》第一次印刷的时候,印刷费用大部分是雍增法王供养的,这个缘起非常好!
八万四千法门融合成道次第的修法就是三士道。三士道包含了方便法门和智慧法门,也包含了自他交换等更殊胜的一些心法传承法门,这些法门在阿底峡尊者之前是分别传承的。方便法门由释迦牟尼佛传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传给无著菩萨,无著菩萨传给世亲菩萨,世亲菩萨传给圣解脱军菩萨,再慢慢传到阿底峡尊者,这是广行派的传承;智慧法门由释迦牟尼佛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给月称菩萨,月称菩萨传给大正理杜鹃菩萨,大正理杜鹃菩萨传给小正理杜鹃菩萨,再慢慢传到阿底峡尊者,这是深见派的传承;还有伟大广行派的传承,伟大广行派是《入菩萨行论》的传承,主要包含六波罗蜜多、自他交换菩提心,是由释迦牟尼佛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寂天菩萨再慢慢传到金洲大师,再由金洲大师传给阿底峡尊者;除此之外,还有修行加持派的传承,释迦牟尼佛化身为金刚总持,传给帝洛巴,帝洛巴传那若巴,那若巴传朱布巴,朱布巴再传给阿底峡尊者。
广行派的传承主要是方便法门,也讲一点唯识宗的智慧法门。深见派的传承以中观正见为主,也顺便讲一点方便法门,讲得不多。为什么叫伟大广行派?里面讲了菩提心的修行很殊胜,包括一般人很难修的自他交换菩提心。自他交换,是他人的业障与自己的福报交换,他人的烦恼与自己的快乐交换,他人的痛苦与自己的幸福交换,他人的病痛与自己的健康交换。这种修法是非常伟大的一种菩提心修法,一般人做不到,这个传承就叫伟大广行派。主要讲的是自他交换菩提心、六般罗蜜多,其他智慧、方便法门都是顺便讲,不是主要的法门。加持派就是金刚总持、帝洛巴上师、那若巴上师等等这些修密法的大成就者,他们给你加持,你修一下道次第,马上就得到成就,这个就叫加持派。
道次第有这四种传承,阿底峡尊者四个传承都有,阿底峡尊者得到显密佛法全部圆满的传承后,他将各派的传承圆融在一起,形成了三士道这个法门,即菩提道次第。阿底峡尊者融合之后,道次第的正见是中观正见,不是唯识宗。中观正见也分两个,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而道次第的正见是中观应成派,也不是中观自续派。道次第的方便法门,将慈悲心、菩提心,七支因果发菩提心和自他交换发菩提心全部融合了。道次第里特别有一些加持的方法,如观想资粮田、降甘露、发光、度众生等等是加持派的法门,这些从阿底峡尊者开始全部融合了。
无论是三士道还是道次第,记录成文字的第一本书就是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阿底峡尊者传了《菩提道炬论》之后,藏传佛教各派都接纳了阿底峡尊者的道次第传承。
三派是噶当派、噶举派、格鲁派,因为是这三派传承上师们的法宝,所以叫《三派口授》。藏传佛教各派都有三士道的传承,但在各派里,噶当派、噶举派、格鲁派,这三派的三士道传承更圆满,更殊胜!《三派口授》主要以这三派上师们的法宝为根据。
阿底峡尊者是噶当派的祖师大德,阿底峡尊者从印度到藏区,拯救了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界第一个传承三士道的就是噶当派。阿底峡尊者在从印度到藏区之前,度母鼓励尊者到藏区弘法,阿底峡尊者不愿去。度母对他说:你去藏区,会有观音菩萨来当你的弟子,弘扬正法,多么幸福,一定要去藏区。度母还鼓励阿底峡尊者:如果在印度,你的寿命是92岁,在藏区是72岁,会减少20年,虽然寿命会减少20年,但弘扬正法、利益众生的功德事业与在印度相比,有千百万倍的差别,在藏区弘扬正法功德很大,能够真正利益到正法,利益到众生,而且将来你的法脉和法缘会源源不断!阿底峡尊者想: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要去藏区。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区很长时间,都没能遇到度母说的观音菩萨。阿底峡尊者每天问度母:你说的观音菩萨在哪里?要有观音菩萨的协助,才能在藏区弘扬正法。如果没有观音菩萨的帮助,没有佛菩萨真身的帮助,我是没办法的,我要回印度去。度母回答阿底峡尊者:你要耐心等待。有一天,度母早早就在空中现身说:今天中午你的弟子观音菩萨会到。刚好那天有人供养阿底峡尊者午饭,快过午了,仲敦巴大师还没来,尊者就去吃饭。阿底峡尊者对施主说: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弟子今天要来,他的饭我要带走。回去的路上,在一条街上遇见了仲敦巴大师,阿底峡尊者一看,仲敦巴大师就是千手千眼观音。尊者想拜千手千眼观音,仲敦巴大师说:我现在现身是你的弟子,你不能拜,应该我拜你。然后仲敦巴大师给阿底峡尊者拜了三拜,做了阿底峡尊者的弟子。
阿底峡尊者在藏区传法十七年,最后在藏区圆寂。在藏区的十七年中,尊者每年都传授三士道,每个季节都传授三士道,通过三士道度化了无数众生。阿底峡尊者培养了无数个弟子,这些弟子里最重要的就是仲敦巴大师,仲敦巴大师是尊者的心传弟子,公认的观音菩萨再来的。仲敦巴大师是在家身,但他是净行居士,净行居士和比丘是一样的,只有一个区别:不穿袈裟,除此之外的戒律都差不多。
阿底峡尊者在藏地弘扬佛法的时候,很多藏族人都向尊者求灌顶。仲敦巴大师说:上师现在不可以给他们灌顶,因为藏族人显宗的基础还没打好,不能灌顶。又有人向阿底峡尊者求比丘戒,藏区原来的比丘戒传承是小乘十八部中上座部一切有部派的传承,有253条戒律。阿底峡尊者的比丘戒传承,是小乘大众部的传承,有222条戒律。仲敦巴大师又说:上师不可以传,藏区原来是253条比丘戒,你再传222条比丘戒,会混乱。又有人向阿底峡尊者求空性正见,有一个法叫《证道歌》,很多人都在求这个法,尊者答应了。仲敦巴大师还是说不能传,因为藏族人的人生无常观、出离心和菩提心都没修好,一下子传了空正见,他们会不重视这些法,这样的空正见就是没有基础的空正见。虽然有了传承,他们也悟不到,反而会因为空正见而走弯路,尊者就没有传。
仲敦巴大师一直鼓励阿底峡尊者讲三士道。尊者讲三士道的时候,除了三士道中的自他交换菩提心只对少数几个弟子讲,其他内容都公开讲。藏传佛教噶当派以前为什么那么殊胜?成就的人那么多?就是因为修三士道的人特别多。
阿底峡尊者把三士道的传承传给仲敦巴,阿底峡尊者圆寂后,仲敦巴大师一生都在讲三士道。仲敦巴大师有三位非常殊胜无比的弟子:博朵瓦大师、慬哦瓦大师、朴穹瓦大师,称为噶当三昆仲。噶当派三昆仲也是一生讲三士道,噶当派的传承上师们一生讲的也都是三士道。三昆仲虽然不是三怙主,但在弘法利生事业上如同三怙主,非常厉害!这三个里面博朵瓦大师弟子最多,他的传承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断。博朵瓦大师讲经传法,讲的时候人家一听就能明白,我们现在说口才好,或者语加持,有这种力量。从噶当三昆仲开始,三士道的传承普及了整个藏区。三昆仲的时候,噶当派发展到很多寺院都有上万个僧人,那时候整个西藏几乎都是噶当派。藏区以前有六大寺院,这六大寺院里,除了一个寺院,其他都是噶当派的寺院,每个寺院都有几万个僧人,最大的一个寺院有十七万僧人,噶当派非常兴盛!噶当派修三士道,主要修显宗的三士道,成就的人非常多,一个寺院同一个时代,成就两千人、三千人的很普遍。
噶当派之后是噶举派。噶举派的祖师大德是玛尔巴上师、米拉热巴尊者、冈波巴大师这三位。玛尔巴上师和米拉热巴尊者的时代,只有噶举派的法脉,还没形成派别,到冈波巴大师的时候才形成噶举派。冈波巴大师以前是噶当派的弟子,在噶当派的几位上师面前得到了三士道的传承。他在噶当派修三士道之后,他的一位噶当派上师告诉他,你的缘分在米拉热巴那边,你去拜米拉热巴为师。后来遇到米拉热巴尊者,皈依了米拉热巴尊者,得到了玛尔巴上师、米拉热巴尊者的传承。冈波巴大师也得到过阿底峡尊者三士道的传承,他把玛尔巴上师的大手印和阿底峡尊者的三士道结合起来,形成了噶举派。噶当派的道次第加米拉热巴的密法结合,很快就成就了,弟子也最多。他也传两个法门,一个是噶举派的大手印,一个是噶当派的三士道,冈波巴大师写了三士道。因此,噶举派三士道的修行也非常殊胜。
格鲁派的道次第,是以显宗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为主干,各种法门圆融的道次第传承。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大师,宗喀巴大师在噶当派的两位大德南喀坚赞和法护贤面前,得到了噶当派全部三士道及道次第的传承,把噶当派的三士道发展得更加圆满,纠正了一些细微的错误,方方面面都圆满之后,写了《广论》和《略论》,成为显宗法门最大的两大如意法宝。写了这些之后,道次第的传承更加圆满,更加殊胜!从此之后,格鲁派修三士道成就的人非常多,道次第的传承普及了整个藏区,汉地、蒙古等等很多地方都普及了三士道的传承。不仅如此,宗喀巴大师还经常传授《广论》。因为《广论》的摄受力,藏区以前的很多教派都融入了格鲁派。噶当派整派都融入了格鲁派,噶当派寺院全都成为格鲁派寺院。还有热罗派,藏区以前道路交通等各方面都非常差,藏区又是地广人稀,但热罗译师讲经传法时,常常会有上万人参加,就是这样一个派也融入了格鲁派。玛吉拉准的施身派和施身法也融入了格鲁派,以前很多的派都融入了格鲁派,道次第的摄受力就是这么强大!
三士道的来源就是这三个派。宁玛派的祖师大德是莲花生大师和寂护菩萨,他们那时候还没有三士道,没有道次第的传承。道次第的传承传到了阿底峡尊者,从阿底峡尊者开始有文字记录,阿底峡尊者的传承传到了噶举派、格鲁派。三派传承上师们的修行经验、修行法宝和传承融合在一起,就叫《三派口授》。
宗喀巴大师一生有十八本著作,其中《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显宗道次第,《密宗道次第广论》是密宗道次第。宗喀巴大师的十八本著作,每一部都非常重要,但这十八本著作里最主干的就是《广论》。宗喀巴大师发现,原来八万四千法门全部能融入到三士道里,三士道才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浓缩版,然后宗喀巴大师将三士道详细地解释,著了《广论》。
《广论》写的地方是热振寺,热振寺是噶当派的祖寺,是阿底峡尊者曾经授记过的地方,菩提道次第是噶当派的传承,在前辈圣者修行处学修或撰著,加持力非常大,宗喀巴大师就到热振寺写《广论》。写《广论》之前,宗喀巴大师在热振寺闭关一个多月,每天都亲眼看到传承上师们现身,特别是阿底峡尊者、霞惹瓦和博朵瓦三位大师,在那一个多月,道次第的传承上师们全部现身。在道次第上师们的加持下,宗喀巴大师先写了《胜道启门颂》,一个月后,传承上师全部融入阿底峡尊者的身体里,然后阿底峡尊者把右手放在宗喀巴大师的头上,摩顶祝福宗喀巴大师弘法利生、弘扬正法。之后道次第的传承上师们,特别是阿底峡尊者鼓励宗喀巴大师写《广论》,同时文殊菩萨也鼓励宗喀巴大师写《广论》。之后曲吉关确华桑也鼓励宗喀巴大师写《广论》,当时宗喀巴大师在的时候,曲吉关确华桑是大家公认的三界法王。很多因缘俱足,宗喀巴大师就在热振寺写了《广论》。
宗喀巴大师写的《广论》浓缩了整个《大藏经》的内容。明白了《广论》,整个显宗所有的法门都清楚了。
《广论》有什么特点?
第一,法的性质无误。
第二,次第准确。先修哪一个,再修哪一个,比如,没有显宗基础之前修密法,没有这回事!它是次第准确,一步一步修上来的。
第三,数量圆满。修行有数量,数量是什么?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这个数量一定要圆满。如果这个法只有上士道,没有中士道和下士道,那是数量不圆满。下士道里只有人生无常,没有三恶道的苦,那数量也不圆满。三恶道苦里地狱众生的苦,只有热地狱的苦,没有冷地狱的苦,数量也不圆满。所以各方面都圆满,《广论》非常殊胜。
宗喀巴大师46岁时写了《广论》,59岁时宗喀巴大师又写了《略论》,《略论》是在甘丹寺写的。《略论》把《广论》里的偈颂全部去掉。《广论》里有很多佛经的根据,很多论的根据,每句话都有根据,佛经里是这样讲的,龙树菩萨的论是这样讲的,无著菩萨是这样讲的,十七个班智达的论有这个根据,讲得很清楚。《略论》将这些根据全部去掉,只讲正行的内容,所以《略论》里经文和论的根据减少了。之后宗喀巴大师又朝着安多地区诵了《菩提道次第摄颂》,用法歌的方式来唱诵。这三个就是宗喀巴大师写的广、中、略道次第。
宗喀巴大师在写《广论》的时候讲了一句话:现在我写的这个内容各方面很广,以后精华的、略的东西可以单独写,可以单独列下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宗喀巴大师允许以后的大德们可以写道次第的解释,或者是把道次第的内容单独列,这是允许的。
这种情况下,四世班禅写了《安乐道论》,《安乐道论》是显密结合的道次第,也叫“显密道次第”,它很多地方都是显密结合。《三派口授》是对《安乐道论》含义的解释,它不是解释词的,是解释里面法义的。五世嘉瓦仁波切写了《文殊口授》,他的《文殊口授》仅仅是显宗的道次第。三世嘉瓦仁波切也写了道次第,那也仅仅是显宗的道次第。五世班禅写了《速道》,《速道》也是《安乐道论》的含义、内涵解释。另外还有一个偈颂的道次第,达波·昂旺札巴的《善说精髓》等等。
大家把《三派口授》与《广论》结合起来看,更加殊胜,因为《三派口授》是与《广论》相互补充的这种方式写的。《三派口授》本身就是完整的三士道,但它也可以补充《广论》的内容,《广论》的内容也可以补充《三派口授》的内容。以前道次第的传承有八大引导,八大引导融合后,形成现在格鲁派道次第的十八个引导传承,我曾经在雍增法王面前得过八大引导的传承。
《三派口授》主要是《安乐道论》的注解,但它可以补充《广论》,《广论》和《三派口授》是互补的。比如资粮田,《广论》说观想上师、本尊、诸佛如来,具体怎么观想没讲,《三派口授》具体的怎么观想很清楚。比如六波罗蜜多里的智慧波罗蜜多,《广论》讲的是七项正见,通过七项破我执,七项破我执在《广论》里讲得很清楚,《三派口授》没讲,讲的是通过四要推理来破我执,两个还是互补。为什么互补?《广论》没讲四要推理,但《略论》里提了四要推理,四要推理是正见的九种逻辑里最殊胜的一个。又比如三恶道苦,特别是地狱道苦,《广论》里讲得很清楚,但在地狱里会待多长时间,没有详细讲,《三派口授》里时间全都是按人间的年份来算,很详细。《广论》里有一些是反驳的内容,为什么要形成这样一个次第,还有些讲功德的内容等等,《三派口授》里只有实修,没有驳议的内容。《三派口授》和《广论》结合起来看更殊胜,如果没时间,就看《三派口授》,它是完整的道次第。
以后大家可以把《三派口授》当作不离身的法本,经常翻一翻、看一看,如果能背诵下来,这一生你显宗的法门全部通了,功德无量。背不下来也没关系,最起码把目录背下来,内容弄清楚,然后通过目录思惟串习是可以的。
三士道属于共与不共法里共的法,任何修行者修这个法都是适合的,修这个法不会走弯路,这是三士道这个法最大的特点,非常殊胜!
修三士道,戒律自然会清净,成就的人自然也很多。修其他的法,殊胜的法也有很多,修那些法也可以成就,但走弯路可能会更多一些。比如修拙火,修光明等等,很容易走弯路。
如果修三士道没能成就,可能是用心不够,努力不够。修有些法虽然也用心,也精进,但有可能会走弯路。
三士道是性质无误、次第准确、数量圆满的法。无论是修显宗的法还是修密宗的法,要想修行成就一定需要修行次第,三士道就是修行的次第。先修下士道,再修中士道,然后修上士道,才能有大成就。不修三士道成就是没有的!没有三士道基础的成就都是表面上或假相的成就。假相的成就,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退失,是不可靠、不究竟的成就。好好修三士道,老老实实修三士道,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三派口授》是三丹嘉措师父和桑杰成立两个人用了两年时间,从藏文翻译成汉文。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不清楚、不确定的地方,就和我沟通、请教,我解释清楚之后,他们再翻译,最终翻译得非常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