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量论》

2021-02-19 陈那论师

请下载附件阅读:《集量论》.pdf


印度新因明学重要著作,新因明创始人陈那论师著,法尊法师译。共分六品:现量品、自义比量品、他义比量品、观喻似喻品、观遣他品、观反断品。各品前半立陈那论师的主张,后半破外道的观点,分析佛教和外道的各种量论,把量归结为现量和比量二种,阐明现量比量的性质,提出识三分说与因明三支作法。

 

因明,梵文 Hetuvidyā 的意译,与声明(语言文字学)、工巧明(工艺历算学)、医方明(医学)、内明(各学派自己的学说,对佛教来说则指佛学)合称“五明”,为古印度的五门学科。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原因。明,指显明、知识、学问。因明学涉及了佛教的论辩方法。

 

因明发展至世亲再传弟子陈那时,就开始具有了量论的性质。因此,因明也分为古因明和新因明。陈那论师一生有许多文论,其中《因明正理门论》和《集量论》后世影响最大。《集量论》是陈那论师的晚期著作,主要讨论的是量,并且在这部著作中陈那论师将获取知识的方法分为现量和比量。在《因明正理门论》中主要讨论的“立”“破”问题在《集量论》中则归为比量部分。从陈那论师的《集量论》中可以看出陈那论师晚期已完全突破了古因明单纯论义的性质,而成就了量论因明学。

 

所谓量论是古代印度所特有的认识论。古代印度各派都有自己的认识论体系。量分为所量和能量,所量指认识对象,能量指认识能力,以能量见之所量当下的结果即是量果(量的结果),而关于量的知识即为量论。因明发展至陈那论师时代,陈那论师将因明与佛教量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佛教所独有的量论因明学。